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低出生體重(LBW)與五歲兒童腎臟參數的關係,重點在單胎和雙胞胎。研究涵蓋110名兒童,發現ELBW兒童的腎小球過濾率(eGFR)與出生體重正相關。單胎中,孕期高血壓會降低eGFR;雙胞胎則與生長速度減少有關。腎臟體積與出生體重、身體質量指數呈正相關,且雙胞胎的腎臟體積顯著較低。研究建議腎體積可能是預測eGFR的更可靠指標。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篇評論強調了腎臟編程及其對腎臟疾病早期影響的重要性。文中提到,早產和子宮內生長受限等因素可能導致腎小管數量減少,增加未來罹患高血壓和慢性腎病的風險。研究顯示,腎小管數量低與個體的腎臟大小、功能及血壓有密切關聯。此外,早產後的快速成長、肥胖及接觸有害物質也會影響心血管健康。總之,理解發展編程及胎兒損傷對腎臟健康的長期影響非常重要。 PubMed DOI

研究分析了超過38,000名英國生物銀行參與者的MRI腎臟體積數據,發現較大的腎臟體積與較好的腎功能、肌肉量及身體狀況有關,同時也降低患慢性腎臟疾病的風險。相反地,兩側腎臟體積差異大則可能導致較差的腎功能及增加患慢性腎臟疾病風險。 PubMed DOI

極早產或極輕體重的青少年,未來可能面臨高血壓和腎臟問題。研究指出,這些人患高血壓和蛋白尿的風險較高。然而,出生體重調整後的孕周齡與高血壓無明顯關聯。建議定期監測這些青少年的高血壓及潛在併發症。 PubMed DOI

研究發現早產對患有腎小球疾病的成年人影響大,容易導致腎功能下降風險增加,難以改善蛋白尿情況。早產者較易罹患特定腎臟疾病和基因因素,但在心血管方面並無明顯差異。總結指出,早產是導致腎小球疾病患者不良結果的風險因素。 PubMed DOI

研究指出,腎臟體積較小與患慢性腎臟疾病風險增加有關,但與急性腎損傷無關。研究調整後發現,考慮腎臟體積後,預測患慢性腎臟疾病風險更準確。基因分析也顯示,腎臟體積與慢性腎臟疾病風險有相互影響。總結來說,腎臟體積可能是患慢性腎臟疾病風險的獨立預測因子。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阿瓜斯卡連特斯地區外來物質接觸與出生時腎臟體積低的關聯。研究對299名健康孕婦進行尿液和羊水樣本分析,發現女性、懷孕期間體重增加及特定農藥濃度(如methomyl和2,4-D)與低腎臟體積有關。此外,母體尿液和羊水中的氟化物也顯示相關性。研究建議,子宮內接觸農藥和氟化物可能影響新生兒腎臟健康。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母體營養不良(MUN)對低出生體重(LBW)小鼠的長期影響,特別是高血壓和腎臟疾病的發展。研究發現LBW小鼠的血壓較正常小鼠高,腎功能受損,且氧化壓力增加。LBW小鼠對血管收縮素II的敏感性增強,相關受體上調。使用藥物干預(如AT1R抑制劑和抗氧化劑)能改善其血壓和腎功能。總結來說,MUN引起的LBW會導致健康問題,藥物干預有助於改善這些情況。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母親健康對嬰兒腎臟發育的影響,特別針對澳洲原住民,因為他們罹患慢性腎病的風險較高。研究在湯斯維爾大學醫院進行,分析80對母嬰的腎臟大小和功能。 主要發現包括:母親腎臟厚度對新生兒腎臟厚度有正面影響,而母親吸煙及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水平則對新生兒腎臟發育有負面影響。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在腎臟大小和功能上無顯著差異。這強調了母親健康對嬰兒腎臟發育的重要性,建議針對母親健康的干預措施可能有助於未來世代。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低出生體重(LBW)、早產及胎齡小於正常範圍(SGA)對兒童慢性腎病(CKD)和末期腎病(ESKD)的影響。研究分析了147萬名2009至2016年出生的新生兒,發現低出生體重的嬰兒發展CKD和ESKD的風險顯著高於正常體重的嬰兒。男嬰的CKD風險比為1.20,ESKD為1.64;女嬰則分別為1.18和1.31。此外,早產和SGA也顯著增加CKD和ESKD的風險,顯示出這些因素之間的協同效應。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調查了非常低出生體重(VLBW)早產兒在5-6歲時的腎功能,並與足月兒比較。結果顯示,VLBW早產兒的腎功能明顯較差,血清胱蛋白酶C(cystatin C)水平較高,估算腎小球過濾率(eGFR)較低,且有72%的VLBW早產兒的eGFR異常。此外,這些孩子的血壓較高,但生長速率與腎功能之間並無顯著關聯。研究強調了持續監測VLBW早產兒腎健康的重要性。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