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油菜籽衍生肽(RDPs)在改善第二型糖尿病(T2DM)的潛力,主要透過增強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的分泌來實現。研究製造了八種不同的RDPs,發現RCPP-3和RNPP-1能有效維持T2DM小鼠的正常血糖和增加體重。這兩種肽透過鈣感受器刺激GLP-1分泌,並激活PI3K-Akt途徑,改善肝臟脂質狀況。特別是RCPP-3的效果更為顯著,顯示出作為管理T2DM的功能性食品補充劑的潛力。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對葡萄糖調節非常重要,能促進胰島素釋放並抑制胰高血糖素。研究發現,豌豆蛋白水解物(PPH)能刺激GLP-1分泌,但具體機制尚不明。實驗顯示,當使用鈣感受器(CaSR)和肽轉運蛋白1(PepT1)的拮抗劑時,PPH誘導的GLP-1分泌顯著減少,顯示這兩個受體參與其中。此外,PPH使細胞內鈣和cAMP水平顯著上升,並增加前荷爾蒙轉化酶1/3(PCSK-1)的表達,促進GLP-1的生成。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白色風信子豆多醣(WHBP)對高糖高脂飲食及低劑量鏈脲佐菌素誘導的2型糖尿病大鼠的影響。結果顯示,WHBP能降低空腹血糖、改善胰島素抵抗,並保護胰臟免受損傷和發炎。此外,WHBP還增進腸道健康,提高腸道及胰臟中GLP-1的水平,顯示腸道與胰臟功能的聯繫。代謝組學分析顯示WHBP顯著改變40種代謝物,並調節多條代謝途徑。總體而言,WHBP具有降血糖效果,並可能透過腸-胰軸互動來逆轉T2DM的代謝失調。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三種來自豌豆蛋白水解物的肽(RFY、FEPF和FLFK),能透過激活鈣感受器來刺激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的分泌。研究人員對4221種肽進行排序,並發現FEPF和FLFK在消化過程中穩定性良好。研究還指出,這些肽與鈣感受器的結合能量與其刺激GLP-1的能力呈反比,顯示出某些關鍵結合位點的重要性。總之,這項研究為發現豌豆蛋白的GLP-1分泌肽提供了新方法。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黃連人參湯(HRD)對2型糖尿病的影響,特別是如何透過調節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及其受體來維持胰島β細胞的功能。實驗中,db/db小鼠接受不同劑量的HRD治療,結果顯示HRD能降低體重和血糖,改善胰島素敏感性,並增加胰島β細胞數量。HRD治療後,GLP-1及其相關蛋白的水平顯著上升,顯示其有助於維持胰島β細胞的正常功能。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小麥澱粉-藍莓多酚複合物(WS-LCBP)對2型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影響。透過高水壓製作的WS-LCBP,抗性澱粉含量從7.65%提升至49.66%,形成特定晶體結構,抑制澱粉轉化為葡萄糖,降低餐後血糖。胃內給藥後,胰島素抵抗減少35.3%,而單獨使用藍莓多酚僅減少8.3%。WS-LCBP還激活肝臟信號通路,進一步改善胰島素抵抗,並提升短鏈脂肪酸濃度,優化腸道菌群。總體來看,WS-LCBP在調節血糖方面效果顯著,顯示其作為功能性食品的潛力。 PubMed DOI

胰高血糖素樣肽-1 (GLP-1) 受體激動劑對糖尿病和肥胖症治療相當重要。研究人員開發了新型 GLP-1 肽,透過選擇性脂質化色氨酸殘基,分為肽 A 和肽 B。這兩種肽在體內外測試中能有效刺激 cAMP 產生和胰島素分泌,並降低血糖和食物攝取,效果與傳統藥物 liraglutide 相似。長期使用下,這些肽也改善了葡萄糖耐受性和胰島素敏感性,顯示出簡化生產過程的潛力。 PubMed DOI

藍貽貝來源的生物活性胜肽 P1 和 P2,在細胞和小鼠第二型糖尿病模型中,能有效抑制血糖、減少發炎與氧化壓力,還能保護胰臟 β 細胞並促進胰島素分泌。這些多重作用讓它們有機會成為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的新選擇。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C3G(一種花青素)能活化PPARβ/δ-β-catenin-TCF-4路徑,促使腸道L細胞分泌更多GLP-1,進而在高血糖時刺激胰臟β細胞分泌胰島素。若阻斷PPARβ/δ,這些效果就會消失,顯示C3G有望用來輔助治療第二型糖尿病。 PubMed DOI

研究發現,駱駝奶萃取的LLPK胜肽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血糖、胰島素敏感度和血脂,主要是抑制DPP-4、提升GLP-1,並調節肝臟代謝。這證實駱駝奶胜肽有助於糖尿病管理,未來有望應用在保健食品。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來自sodium caseinate hydrolysate(1CBR)的胜肽能有效幫助糖尿病小鼠控制血糖,主要是透過抑制DPP-IV和促進GLP-1分泌。特別是GPFPLPD和APDSGNFR這兩種胜肽,不只在體外表現優異,口服後在大鼠體內也有不錯的吸收率,顯示1CBR胜肽有機會成為口服型第二型糖尿病的新療法。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