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分析了每日過量的早期心房複雜波(PACs)與腎臟健康之間的關聯,特別是重大不良腎臟事件。研究涵蓋了10,981名接受Holter監測的患者,根據PAC負擔分為高負擔(≥100次/天)、低負擔(<100次/天)及心房顫動(AF)組。結果顯示,高PAC負擔患者的重大腎臟事件風險比低負擔患者高出1.24倍,且AF組的風險更高。總結來說,過量的PAC負擔可能是腎功能下降的指標。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新研究顯示,心房顫動的直流電心臟電擊(DCCV)可能會引發急性腎損傷(AKI)。梅奧診所的研究涵蓋了1,256名患者,結果顯示有10.4%在電擊後7天內出現AKI,主要風險因素包括住院、CHA2DS2-VASc分數高、使用利尿劑及無慢性腎病。值得注意的是,AKI的發生與電擊成功與否無關,且沒有患者需要急性透析。總體來看,DCCV後的AKI雖常見,但通常會自我恢復,不需特別治療。 PubMed DOI

研究指出,急性腎損傷(AKI)患者容易出現心房纖顫、心臟衰竭、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等心臟問題,風險隨AKI嚴重程度增加而升高。14個研究共736,210名受試者顯示,患有AKI的患者短期內罹患心房纖顫風險增加,長期內則增加罹患心臟衰竭、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和主要不良心臟事件的風險。 PubMed DOI

住院治療急性腎損傷(AKI)的病人,相較於沒有AKI的病人,心臟衰竭、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風險較高。但這些風險可能受到預住院因素的影響,如估算的腎小球過濾率(eGFR)、eGFR下降速率和蛋白尿水平,而非AKI本身。一項研究發現,AKI患者在住院前eGFR較低、eGFR下降速率較快、蛋白尿較多。調整這些因素後,AKI與不良結果的關聯變弱,但仍是重要風險因素。 PubMed DOI

房顫和慢性腎臟疾病常共存,研究顯示腎功能下降和尿白蛋白增加會增加房顫風險,顯示CKD為房顫獨立風險因子。 PubMed DOI

研究發現腎衰竭患者心臟超音波異常影響結果。左心室收縮功能、右心室收縮功能、左心室容積指數和瓣膜異常是不良事件和死亡的預測因子。舒張功能障礙與不良事件有關,但與死亡無關。某些異常對腹膜透析患者影響較大。瞭解可幫助臨床更好管理高風險腎衰竭患者。 PubMed DOI

研究發現,許多患有心房纖維顫動的芬蘭慢性腎臟病患者,腎功能惡化會增加合併症和藥物使用。心血管風險因素隨時間增加,但降脂藥使用不足。建議對這高風險族群更重視治療風險因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1,863,731名年齡超過23歲的社區中急性腎病(AKD)和急性腎損傷(AKI)的發生率。結果顯示,無慢性腎病(CKD)的患者中,AKD年發生率為3.51,而有CKD的患者則為12.56。大多數患者經歷一次AKD事件,43.8%的非CKD患者會進展至CKD。AKI事件中,30.1%的患者在三個月內死亡。研究強調急性肌酸酐升高是健康風險,需加強後續護理與治療。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慢性腎病(CKD)患者的血清氯離子水平與心房顫動(AF)之間的關聯。研究納入了2000至2021年間的20,550名CKD患者,並發現血清氯離子水平下降(5.02 mmol/l)與AF風險增加有關,且在中位隨訪350天內,有211名患者發展為AF。此外,較低的氯離子水平也與心臟衰竭、中風及全因死亡風險增加相關。總結來說,CKD患者中,低血清氯離子水平與多種併發症的高發生率獨立相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腎小管過濾率(eGFR)模式與正常或輕度腎功能受損者發展心房顫動(AF)風險的關聯。研究涵蓋62,407名參與者,皆在2010年無AF及心血管疾病。研究識別出四種eGFR軌跡:高穩定型、中度增加型、高下降型和低穩定型。經過近10年的隨訪,發現中度增加型、高下降型和低穩定型的AF風險顯著高於高穩定型,危險比率分別為1.70、1.92和2.28,顯示eGFR軌跡與AF風險有明顯關聯。 PubMed DOI

這篇針對TOPCAT試驗的分析探討三尖瓣逆流射流速度峰值(pTRV)與心臟衰竭且保留射血分數(HFpEF)患者的腎臟結果之間的關係。研究納入450名LVEF≥45%的參與者,發現平均年齡72.3歲,pTRV為2.8 m/s,估計腎小管過濾率(eGFR)為62.1 ml/min每1.73 m²。結果顯示,pTRV較高與基線腎功能較差相關,且隨訪3年內,45%的患者eGFR下降30%或以上,11%肌酸酐翻倍。每增加1個標準差的pTRV,eGFR下降及肌酸酐翻倍的風險分別增加20%和45%。總結來說,pTRV較高與HFpEF患者的腎功能下降風險增加有關。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