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在日本進行的一項調查研究了118名接受rituximab (RTX)治療的特發性腎病綜合症兒童的長期結果。研究發現,只有26.3%的患者在中位隨訪2.8年內恢復,且類固醇抵抗性患者的恢復機率顯著較低。此外,15.3%的患者出現需要住院的嚴重感染,無顆粒白血球症是主要風險因素。這些結果顯示,RTX治療後的持續性低γ球蛋白血症患者恢復情況不佳,特別是類固醇抵抗性患者。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指出,小朋友患有腎病症候群後,多次接受RTX治療有助於減少復發,尤其對年紀較大的患者效果更佳。B細胞需約5.9個月才會回復。然而,部分患者在多次接受RTX治療時可能會出現副作用,如免疫球蛋白下降、感染和白血球減少。總括而言,對於小朋友患有腎病症候群的患者,多次使用RTX可能是有效且安全的,可考慮預測復發和B細胞恢復的因素。 PubMed DOI

研究發現,對於1至18歲初次發作類固醇敏感性腎症候群的兒童,利妥昔單抗可顯著降低復發率。治療效果良好,且耐受性高,顯示早期使用利妥昔單抗可能有助於減少兒童患者的復發風險。 PubMed DOI

利妥昔單抗在治療類固醇抗藥性腎症候群(SRNS)的效果有爭議。一項研究指出,結合利妥昔單抗、甲基泼尼松脈衝療法和免疫抑制劑可獲得積極結果。治療反應不佳的因素包括腎臟病理和治療啟動延遲。早期接受利妥昔單抗治療的患者緩解率較高,可能改善SRNS患者結果。 PubMed DOI

抗GBM疾病是一種罕見的血管炎,若不治療會導致腎衰竭。根據KDIGO指引,建議使用血漿交換(PEX)去除抗體,並搭配類固醇和環磷酰胺(CTX),但CTX有嚴重副作用。德國一項研究分析了五名接受PEX及使用利妥昔單抗(RTX)或嗎啡酯(MMF)的兒童患者,結果顯示大多數患者腎功能維持或改善,且副作用可接受。這顯示RTX和MMF在抗GBM疾病的治療中可能是良好的選擇,未來需進一步研究確認。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回顧了rituximab在類固醇抵抗性腎病綜合症(SRNS)兒童中的效果與安全性,涵蓋246名來自28個小兒腎臟科中心的兒童。結果顯示,接受rituximab治療的CNI抵抗組在3、6、12和24個月的緩解率分別為26%、35.6%、35.1%和39.1%,而CNI治療少於6個月的組別則較高,分別為42%、52%、54%和60%。研究還發現,完全緩解(CR)與良好的腎臟存活結果相關,且不良事件主要為輕微情況,發生率為30.5%。總體而言,rituximab對某些SRNS兒童的緩解率有改善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PubMed DOI

一名15歲男孩罹患局部節段性腎小球硬化症,並且依賴類固醇治療的腎病症候群,經過五次rituximab治療後出現抗藥性,復發無症狀的時間縮短至一個月。儘管復發時未檢出總體和記憶B細胞,但單次注射obinutuzumab成功維持了18個月的無復發期。雖然他有持續的低免疫球蛋白水平,但並未感染。這個案例顯示obinutuzumab可能是rituximab治療後復發患者的有效選擇,且副作用良好。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類固醇依賴性最小變病腎症(SD-MCNS)兒童,評估單劑量rituximab的長期療效與安全性,研究期間為兩年。共納入77名兒童,結果顯示療效高達90.91%,但復發率也高達78.33%。年齡較大、類固醇劑量較低及治療前CD4+ T細胞計數較高,與療效正相關;而年齡較小、男性、IgE水平高及停用類固醇時白血球和CD3+ T細胞計數高,則與復發風險增加有關。結論指出,rituximab對兒童SD-MCNS有效且安全,患者特徵會影響治療結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在類固醇依賴性或頻繁復發的腎病綜合症兒童中使用rituximab(RTX)的情況。研究涵蓋89名患者,隨訪時間從12.2到43.2個月。結果顯示,37.1%的患者在RTX治療後復發,主要風險因素包括有類固醇抗藥性腎病的病史及NK細胞比例低。復發患者中,78.8%在B細胞恢復後繼續RTX治療,且這些患者的復發率顯著低於未繼續治療者。研究結論指出,持續RTX治療能有效降低復發風險。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rituximab作為小兒特發性腎病綜合症(INS)的第一線治療,傳統上通常使用類固醇,但副作用明顯。研究納入17名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間新診斷的兒童,接受rituximab治療。結果顯示,12名患者在中位19天內達到完全緩解,且在41到112週的隨訪中,11名患者持續維持緩解,僅一名患者復發。治療期間未報告嚴重不良事件,顯示rituximab可能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選擇。 PubMed DOI

利妥昔單抗引起的血清病(RISS)是一種罕見的併發症,特別是在依賴類固醇的腎病綜合症(SDNS)患者中。案例中一名7歲男孩在接受第三劑利妥昔單抗後8天發作RISS,當時他的抗利妥昔單抗抗體(ARA)水平很高,而血清中的利妥昔單抗無法檢測到。為了對抗ARA引起的抵抗,他接受了300 mg/m²的奧比妥珠單抗治療,結果B細胞耗竭持續超過6個月,並維持15個月的疾病緩解,且未出現顯著副作用。因此,低劑量的奧比妥珠單抗可能是治療RISS和ARA引起的利妥昔單抗抵抗性SDNS的安全有效選擇。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