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抗人胸腺細胞球蛋白-Fresenius(ATG-F)的劑量與受體體重比率對腎臟移植受者尿路感染(UTIs)風險的影響。分析了131名接受ATG-F的患者,發現19.08%在手術後一年內出現尿路感染,平均發病時間為3.08個月。最佳劑量與體重比率(ADR)為6.34,低ADR組的無尿路感染率顯著高於高ADR組(p = 0.007)。Cox回歸分析顯示,高ADR與尿路感染風險增加有關(危險比:5.306,p = 0.024)。研究結論指出,較高的ADR與術後尿路感染的發生率增加相關。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探討急性腎損傷(AKI)不同亞型與肺移植(LTx)患者的臨床結果,並尋找預測不良預後的指標。分析了279名LTx患者的數據,發現77.1%經歷AKI,其中46.2%有持續性AKI(P7-AKI),34.1%在第14天(P14-AKI)。P7-AKI與較差的呼吸結果及高死亡率相關,且其診斷時間早於P14-AKI。研究識別出五個P7-AKI的預測因子,結論指出P7-AKI是預測肺移植患者不良結果的可靠指標,有助於識別高風險患者。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強調根據免疫風險調整腎臟移植的誘導療法。研究分析了157名首次接受活體捐贈的腎臟移植受者,特別關注96名HLA配對較低的個體。這些受者分為兩組:一組接受basiliximab治療,另一組則接受ATG和basiliximab的組合治療。結果顯示,組合治療的早期急性細胞排斥反應發生率較低(9.1%),而僅接受basiliximab的組別為23.9%。年齡被認為是排斥的預測因子。總體而言,雙重誘導策略有效降低早期排斥反應,且不影響患者安全。 PubMed DOI

移植後淋巴增生性疾病(PTLD)是一種因免疫抑制治療而引發的嚴重併發症,與愛潑斯坦-巴爾病毒(EBV)感染有關。利妥昔單抗可用於消耗EBV儲存的B淋巴細胞,雖然在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常用,但在固體器官移植中的應用尚未確立。針對65名兒童腎臟移植受者的研究顯示,11%的患者出現無症狀的EBV陽性,且大多數在移植前為EBV陰性。這些患者經利妥昔單抗治療後,EBV PCR均達到清除,顯示此療法對於預防PTLD是安全且有效的。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來自14個國家40個中心的資料,針對802名接受以他克莫司為基礎的免疫抑制療法的小兒腎臟移植受者進行。參與者分為三個年齡組別:嬰幼兒、學齡兒童及青少年。結果顯示,嬰幼兒的感染率(80.6%)和住院天數(中位數13天)較高,而青少年則在急性排斥反應發生率(21.7%)上較高。研究強調根據年齡調整免疫抑制療法的重要性,並為未來新藥研究提供基準。 PubMed DOI

自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患者在腎臟移植後,尿路感染(UTIs)和肝囊腫感染的風險較高。根據2000至2017年的研究,193名ADPKD患者中,有39.1%經歷尿路感染,顯著高於對照組的26.7%。使用類固醇和年齡較大會增加感染風險,而腎臟切除手術則可降低風險。儘管感染風險上升,ADPKD患者的生存率與非ADPKD患者相似,且移植物失敗風險較低。總體來看,ADPKD患者在移植後的長期結果仍然有利。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接受透析的腎衰竭患者與腎臟移植受者(KTRs)之間的膀胱癌風險。研究分析了2002至2020年間66,547名參與者的數據,結果顯示KTRs的膀胱癌發生率明顯低於透析患者(每千人年0.3例對比1.1例)。KTRs的膀胱癌調整風險比為0.36,特別是在男性患者中(調整後風險比為0.29),而女性則未見顯著差異。研究結果顯示,從透析轉為腎臟移植可降低膀胱癌風險,尤其對男性患者影響更大。 PubMed DOI

急性腎損傷(AKI)在小兒腎臟移植受者中很常見,主要由尿道感染和排斥反應引起。移植後早期的AKI多與手術併發症有關,而BK多瘤病毒腎病在前一個月較少見。了解腎臟生理很重要,因為移植腎臟對AKI的敏感度高於原生腎臟。確定AKI的原因至關重要,需區分前腎性、後腎性和內在腎病。關鍵評估工具包括臨床資訊、液體平衡、尿液及血液檢查、超音波和活檢。及早發現AKI對於恢復至關重要,持續研究也在尋找AKI的生物標記,以便更早診斷。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在接受ABO不相容腎臟移植的病人中,血栓性微血管病(TMA)的發生情況。從2013到2022年,共有375例ABOi移植,23名病人(6.1%)在移植後一個月內出現TMA,且中位發病時間僅1天。大部分病例(91.3%)為生物性TMA,80.9%的早期活檢顯示有活躍的TMA證據。治療方法包括血漿置換和eculizumab,但30.4%的病人早期移植物喪失。研究顯示,TMA組的抗血型抗體水平顯著高於對照組,特定的抗體閾值可預測TMA的發生,顯示TMA是ABOi移植後的重要併發症。 PubMed DOI

這項回溯性研究分析3,535位腎臟移植患者,發現移植後的血栓性微血管病變(TMA)原因很多,最常見是補體系統異常,也可能跟藥物、缺血、感染或自體免疫有關。補體介導的TMA多發生在年輕、腎衰竭原因是高血壓或妊娠毒血症的患者,復發率和移植失敗風險較高。基因檢測有助於風險評估和治療,早期個人化治療能預防移植失敗。 PubMed DOI

腎臟移植後,tacrolimus 代謝較快(C0/D < 1.05)的人,移植腎存活率較低,排斥和腎衰竭風險也較高。研究發現,移植後2個月就能用 C0/D 比值早期辨識這些高風險病人,方便及早介入,提升後續治療效果。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