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s)在腺狀性紅斑狼瘡腎炎(LN)患者中的影響。分析了658名LN患者,最終納入46名,結果顯示ANCA陰性的患者在初診時的蛋白尿較高,血清白蛋白較低。不過,根據2021年KDIGO標準,兩組在臨床結果上並無顯著差異,短期隨訪(少於3年)也未見不同。研究結論指出,ANCAs對腺狀性紅斑狼瘡腎炎的長期影響仍需進一步探討。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發現在IgA腎炎患者中,新月體比例超過10%的病人,腎臟結果可能不佳,且腎臟存活期可能較短。這表示新月體比例達到腎小球的10%可能是導致腎臟問題的獨立風險因素。 PubMed DOI

研究發現中國西北地區患有ANCA陽性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的病人年紀較大,但比AAV年輕。ANCA陽性狼瘡腎炎患者與AAV及ANCA陰性狼瘡腎炎患者有不同特徵。MPO-ANCA陽性病人的肌酸酐水平高於PR3-ANCA陽性者。結果顯示,ANCA陽性狼瘡腎炎患者可能腎功能較差且蛋白質緩解率較低,強調有必要定期監測腎臟受累的SLE病人。 PubMed DOI

研究發現部分IgA腎病患者為ANCA陽性,其中一些呈現新月形IgA腎病。ANCA陽性患者特徵與ANCA陰性者相似,但與全身性血管炎患者不同。在IgA腎病中,ANCA陽性與否對腎臟結果無明顯影響,但在ANCA陽性患者中,男性、ANA陽性、較高的肌酸酐和蛋白尿水平、以及嚴重的腎損傷是不良結果的風險因素。 PubMed DOI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感染後可能引發腎小球腎炎,患者多為中年,MPO-ANCA陽性。部分患者也有其他陽性自體抗體。大多數病例在住院治療期間或稍後被診斷,治療後腎功能改善。異常型ANCA和其他抗體陽性可能與新冠病毒有關。 PubMed DOI

研究指出,18%的腎症候群兒童接受左旋肉鹼治療後檢測為陽性反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大部分兒童沒有症狀,只有少數有皮疹。年紀較大且使用左旋肉鹼時間較長的兒童較容易出現ANCA陽性。停用左旋肉鹼後,症狀會緩解,18個月後所有兒童的ANCA檢測都變為陰性。雖然長期使用左旋肉鹼與較高的ANCA陽性有關,但多數兒童沒有症狀,仍需要進一步研究ANCA陽性的時間和臨床影響。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觀察了患有ANCA相關性血管炎和腎小球腎炎的兒童,以更深入了解這種疾病。他們發現,諸如腎小球硬化、間質纖維化和蛋白尿等因素與腎衰竭或死亡有關。治療趨勢顯示血漿置換的使用增加,而環磷酰胺的使用減少,但與結果之間沒有明確的關聯。 PubMed DOI

研究發現狼瘡性腎炎患者若有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疾病活動性及臨床特徵較高。不同治療下,ANCA陽性患者療效無明顯差異,但用環磷酰胺者緩解率較高。結果顯示,ANCA陽性的患者或許需更積極的免疫抑制療法。 PubMed DOI

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相關的腎小球腎炎(GN)通常表現為少免疫性新月形腎小球腎炎。本研究聚焦於髓過氧化物酶ANCA相關腎小球腎炎(MPO-ANCA GN)合併膜性腎病(MN)的病例,分析了7例MPO-ANCA GN合併MN的患者,並與11例對照病例進行比較。研究發現,所有合併膜性腎病的MPO-ANCA GN病例中均可檢測到MPO沉積,且臨床特徵顯示較高的蛋白尿和較低的MPO-ANCA滴度。總結來說,MPO相關的膜性腎病是一種獨特的次級膜性腎病,MPO作為致病抗原。 PubMed DOI

這篇評論探討中國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相關血管炎(AAV)的特點,指出在臨床表現和ANCA血清型上,根據族群和地理位置存在差異。AAV在中國較為常見,特別是微小血管炎(MPA)和髓過氧化物酶(MPO)-ANCA的盛行率較高。治療上,中國建議減少糖皮質激素的使用,並開發針對B細胞和補體的療法。儘管治療效果改善,但心血管問題和惡性腫瘤的死亡率卻上升,顯示需謹慎管理治療。總體而言,中國的治療策略與西方相似,但較不激進,仍需持續優化。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中國患者的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腎臟風險評分進行探討,特別是髓過氧化物酶相關的ANCA腎小球腎炎。分析340名患者,結果顯示ANCA腎臟風險評分在預測末期腎病(ESKD)風險上優於Berden分類。少尿組的腎功能較差,ESKD進展率高達83.3%。研究確認少尿為ESKD的獨立風險因素,並提出新模型(ANCA腎臟風險評分-U),提升預測效能,建議將少尿納入評分以增強預測能力。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