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游離DNA(dd-cfDNA)在液體活檢中對檢測腎臟移植排斥反應展現出良好潛力。研究指出,dd-cfDNA的水平與抗體介導(ABMR)和T細胞介導(TCMR)排斥反應,以及腎小球過濾率(eGFR)有關。由於免疫反應引起的dd-cfDNA升高,可能預示排斥反應的風險。已確定的臨界值分別為ABMR 2.45%、TCMR 1.3%、eGFR 2.5%,健康人則為0.44%。dd-cfDNA檢測非侵入性,提供安全可靠的替代方案,特別在緊急情況下更具價值。持續研究將有助於深入了解其在腎臟排斥反應中的角色。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腎移植是治療腎衰竭的最佳方法,但長期成功仍具挑戰。移植後的慢性損傷多為免疫系統引起,監測肌酸酐、尿蛋白和藥物水平很重要。HLA供體特異性抗體是關鍵標記,尤其在移植問題或治療變化時。C1q或C3d陽性測試通常不必要。非HLA抗體監測一般不需,除非特殊情況。新測試如供體DNA或基因分析可早期檢測排斥反應,但仍需進一步研究確定使用時機。 PubMed DOI

拒絕反應是腎移植失敗的常見原因。目前的檢測方法並不太能及早檢測到拒絕反應。腎臟活檢是最佳方法,但可能存在風險。基於對拒絕反應免疫過程的理解,新的檢測方法可以幫助更早地檢測到拒絕反應,而無需進行侵入性程序。 PubMed DOI

腎移植後的耐受性可透過六基因血液評分評估,可預測免疫事件和拒絕風險。研究證實這個評分在588位患者中的有效性,特別是與特異性供者抗體和亞臨床拒絕相關。另外,也開發了結合基因和臨床參數的新評分,能準確辨識低拒絕風險的患者,對於改善拒絕檢測和監測有所助益,尤其對於有特異性供者抗體的患者。 PubMed DOI

研究指出,dnDSAs對腎移植者影響很大。檢測後約2.8年,肌酸酐會翻倍,1年後移植器官可能失敗。eGFR下降30%後約2年,預測移植器官損失45.9%。蛋白尿≥500 mg/g和≥1000 mg/g預測1.8年內失敗。腎功能、蛋白尿和排斥反應是重要風險因素,可作為dnDSAs患者移植器官失敗的指標。 PubMed DOI

腎移植手術中的缺血再灌注損傷可能延遲器官功能恢復,帶來嚴重問題。研究建議使用供者源性無細胞DNA來評估損傷程度,發現24小時和7天後的水平與器官功能、透析需求及長期存活相關。早期恢復的ddcfDNA水平與較佳的存活率相關。監測ddcfDNA可能提供比現行臨床定義更客觀的損傷評估。 PubMed DOI

研究利用腎移植活檢轉錄組學改善拒絕反應診斷取得進展,但尚需進一步研究臨床效益和成本效益。監管批准後,醫師可更容易取得相關資訊,但仍需更多證據和指導,以確定最佳應用方式和整合標準診斷實踐。 PubMed DOI

研究分析腎移植活檢中T細胞介導排斥,使用MMDx檢測。結果顯示MMDx可重新分類為mTCMR。在TCMR病例中,分子排斥率高,且有供體特異性抗體。MMDx可檢測mAMR,但無法檢測純粹mTCMR,需進一步研究。 PubMed DOI

一項研究評估了使用分子檢測來診斷腎移植活檢中的抗體介導排斥反應。活檢被分為三組:符合排斥標準的、排斥狀態不確定的,以及對照組活檢。結果顯示,整合分子檢測使一些活檢被重新分類為抗體介導排斥反應,導致移植物存活率下降。這表明在臨床實踐中使用分子工具來診斷排斥反應可能具有潛在益處。 PubMed DOI

EU-TRAIN研究旨在評估非侵入性生物標記,以監測腎臟移植的排斥反應,對象為九個歐洲中心的成人患者。研究期間為2018年11月至2020年6月,分析了19種血液信使RNA及四種非HLA抗體,並檢測抗HLA供體特異性抗體(DSA)。結果顯示,CD4基因表達和抗HLA DSA與排斥反應有顯著關聯,特別是抗體介導的排斥反應。其他生物標記未顯示顯著關聯,顯示需進一步研究非侵入性生物標記在腎臟移植中的應用。 PubMed DOI

免疫性損傷對長期腎臟移植失敗影響深遠,主要表現為排斥反應,這些反應可由免疫細胞或抗體引起。及早偵測免疫損傷對維持移植物功能至關重要,但傳統的腎功能指標如血清肌酸酐敏感性不足,無法有效監測免疫狀況。因此,新的生物標記被開發出來,以改善排斥反應的檢測和治療反應評估。本文探討了目前可用的生物標記及其臨床有效性,並強調需要進行前瞻性研究以驗證這些新檢測方法的實用性。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