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腎臟膿腫(RA)是因感染在腎臟內或周圍形成的液體積聚,常見於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如糖尿病病人。本文報告一位85歲男性,因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在闌尾癌手術後發展出腎臟膿腫。最初透過經皮引流和抗生素治療,但膿液仍持續排出。後來進行腰部切開術引流,效果仍不佳。最終開始高壓氧(HBO₂)療法,經十次治療後病情顯著改善,傷口一個月後完全癒合。四年後,患者未再出現膿腫復發。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周邊動脈疾病在洗腎患者中常見,可能導致肢體缺血。一項新方法利用患者血細胞成功拯救一位74歲女性的肢體,她同時患有危急肢體缺血和糖尿病足感染。程序將患者的血細胞濃縮物植入傷口床,成功挽救肢體。 PubMed DOI

糖尿病腎病的成因複雜,治療效果有限。新的Tel/CAN@CS-DA口服納米系統有助減少腎臟損傷,提高藥物吸收並針對性地運送到腎細胞。實驗證實可降低活性氧物質和細胞死亡,並減少腎臟氧化壓力、發炎和纖維化。Tel/CAN@CS-DA有望成為糖尿病腎病的低毒性治療。 PubMed DOI

敗血症相關急性腎損傷(SA-AKI)是一種嚴重的併發症,可能影響臨床結果。高壓氧療法(HBOT)因其抗發炎和抗氧化特性,對SA-AKI有潛在好處。本研究使用脂多醣誘導的小鼠模型,發現HBOT能減少腎小管細胞凋亡,並降低p53和細胞色素C的水平,顯示其可能透過抑制這些因子來保護腎細胞。此外,HBOT還維持抗氧化酶的水平,並降低纖維化相關因子的表達,顯示其對腎臟有保護效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遠端監測(RM)對自動腹膜透析(APD)患者的影響,特別是在死亡率及心血管疾病、液體過載和透析效率不足的併發症方面。研究涵蓋21家醫院,將患者分為RM-APD組和傳統APD組。結果顯示,雖然兩組在全因死亡率上無顯著差異,但傳統APD組的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較高。RM-APD組則顯示出更好的生存率和較少的不良事件,顯示出其在臨床上的潛在優勢,可能促進這種療法的普及。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接受腹主動脈瘤(AAA)破裂的血管內修復(EVAR)手術患者中,對比劑後急性腎損傷(PC-AKI)對生存率的影響。研究涵蓋192名患者,兩年後重新評估。結果顯示,總體死亡率為16.67%,而AKI組高達38.89%。新發慢性腎病(CKD)患者死亡率為23.88%。動脈瘤直徑超過67毫米及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顯著增加。研究建議對高風險患者進行更仔細的篩檢與管理,以改善治療結果。 PubMed DOI

急性腎損傷(AKI)在糖尿病患者中預後較差,因為糖尿病不僅加重AKI的嚴重程度,還妨礙腎臟的恢復。研究發現,糖尿病小鼠在腎臟修復過程中表現不佳,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酸酐水平較非糖尿病小鼠高。這與腎小管細胞增殖減少、衰老增加、毛細血管喪失、炎症加劇及間質纖維化有關。研究人員透過特定時間範圍的實驗,成功比較了糖尿病與非糖尿病小鼠的AKI情況。 PubMed DOI

急性腎病(AKD)是指腎臟在急性腎損傷(AKI)後7到90天內出現的損傷或功能喪失,且有可能發展成慢性腎病。目前對AKD的治療主要是預防進一步的AKI,並確保定期追蹤、調整藥物、優化血壓、管理營養及避免腎毒素。最近,SGLT2抑制劑和GLP-1受體激動劑被認為是潛在的療法,能幫助預防AKD進展為慢性腎病,並保護腎功能。 PubMed DOI

糖尿病腎病是全球腎衰竭的主要原因,透過篩檢可輕易識別。糖尿病會使腎臟過度過濾,並激活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造成傷害。診斷通常在糖尿病患者中發現顯著蛋白尿後進行,腎臟活檢可確認組織變化。主要治療方法包括ACE抑制劑、礦物皮質激素受體拮抗劑及嚴格血糖管理。新療法如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抑制劑和類胰高血糖素肽-1受體激動劑,有助於控制血糖並減輕腎損傷。 PubMed DOI

這項在中國三級醫院進行的回顧性研究,探討感染性心內膜炎(IE)患者中急性腎損傷(AKI)的情況。294名患者中,14.3%在90天內死亡,死亡風險因素與IE人群一致。在230名存活者中,有17.4%未能在90天內恢復腎功能,這與長期不良結果如死亡和末期腎病有關。主要風險因素包括低基線腎小管過濾率、嚴重AKI、休克及藥物相關的AKI。研究強調了IE患者中AKI的高死亡率及腎功能喪失的風險,需加強監測與管理。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腹膜透析(PD)在急性腎損傷(AKI)患者中的效果,重點在於代謝與液體管理、結果及死亡風險因素。研究涵蓋487名在2004至2024年間接受PD的患者,年齡中位數為64歲。結果顯示,透析後血尿素氮和肌酸酐穩定,液體去除中位數為2,320毫升。34.9%的患者恢復腎功能,但55.8%死亡。死亡風險因素包括年齡、肝腎綜合症等。研究認為,PD能有效管理AKI患者的需求,且特定因素影響生存率。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