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腎臟膿腫(RA)是因感染在腎臟內或周圍形成的液體積聚,常見於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如糖尿病病人。本文報告一位85歲男性,因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在闌尾癌手術後發展出腎臟膿腫。最初透過經皮引流和抗生素治療,但膿液仍持續排出。後來進行腰部切開術引流,效果仍不佳。最終開始高壓氧(HBO₂)療法,經十次治療後病情顯著改善,傷口一個月後完全癒合。四年後,患者未再出現膿腫復發。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肺氣腫性腎盂腎炎是一種嚴重的尿路感染,常發生在有糖尿病或尿液阻塞風險的病患身上。有時可能與使用SGLT2抑制劑有關,雖然這情況不常見。醫護人員在開立SGLT2抑制劑處方時,應注意潛在風險,包括尿路感染。 PubMed DOI

這份報告探討了一位73歲男性的案例,他有2型糖尿病,使用'empagliflozin'這種SGLT2抑制劑治療。因背痛就醫,檢查發現他有腰椎骨髓炎和由克雷白氏肺炎桿菌引起的髂腰肌膿腫。這次感染可能與無症狀的尿路感染有關,且可能因SGLT2抑制劑而加重。經過引流和抗微生物治療後,患者病情改善。此案例顯示SGLT2抑制劑可能增加感染風險,特別是對老年患者,醫師在面對慢性背痛和運動無力時應考慮椎體骨髓炎的可能性。 PubMed DOI

敗血症相關急性腎損傷(SA-AKI)是一種嚴重的併發症,可能影響臨床結果。高壓氧療法(HBOT)因其抗發炎和抗氧化特性,對SA-AKI有潛在好處。本研究使用脂多醣誘導的小鼠模型,發現HBOT能減少腎小管細胞凋亡,並降低p53和細胞色素C的水平,顯示其可能透過抑制這些因子來保護腎細胞。此外,HBOT還維持抗氧化酶的水平,並降低纖維化相關因子的表達,顯示其對腎臟有保護效果。 PubMed DOI

化膿性汗腺炎(HS)是一種慢性皮膚病,常見於年輕人,會在皮膚摩擦處形成疼痛的膿腫。這個案例中,患者的HS情況相當嚴重,出現呼吸困難,需透過股靜脈進行心臟導管檢查。手術成功,且未發生感染,這得益於多科合作。患者在手術前後接受了靜脈注射抗生素ertapenem,並進行生物治療及糖尿病管理。有效處理肥胖和糖尿病等合併症對改善HS治療結果也很重要。 PubMed DOI

正常血糖酮酸中毒(E-DKA)是一種嚴重的狀況,雖然血糖正常,但仍有酮體和代謝性酸中毒。最近發現,使用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可能引發此情況。案例中,一位78歲女性糖尿病患者因使用dapagliflozin出現肢體缺血及右腳趾敗血性骨關節炎,入院時檢查顯示E-DKA及急性腎衰竭。經過治療後,她的代謝問題獲得解決,並接受了血管重建手術,最終腳部完全癒合。 PubMed DOI

腎膿腫是泌尿科嚴重的感染併發症,可能危及生命。這篇病例報告介紹了一名62歲男性,因右側腰痛及排尿困難就醫,經CT確認為腎膿腫。該患者無傳統風險因素,唯一的相關因素是使用SGLT2抑制劑。經抗生素治療後,感染在兩週內痊癒。這是首例與SGLT2抑制劑相關的腎膿腫,提醒醫療人員需注意此類潛在風險,並強調監測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腹膜透析(PD)在急性腎損傷(AKI)患者中的效果,重點在於代謝與液體管理、結果及死亡風險因素。研究涵蓋487名在2004至2024年間接受PD的患者,年齡中位數為64歲。結果顯示,透析後血尿素氮和肌酸酐穩定,液體去除中位數為2,320毫升。34.9%的患者恢復腎功能,但55.8%死亡。死亡風險因素包括年齡、肝腎綜合症等。研究認為,PD能有效管理AKI患者的需求,且特定因素影響生存率。 PubMed DOI

這案例提醒,49歲有腎臟病和糖尿病的男性,使用SGLT2抑制劑後感染,出現正血糖性酮酸中毒合併乳酸中毒。標準治療無效時,及早做血液透析能快速改善病情。遇到類似情況要及時辨識並考慮透析,即使血糖沒明顯升高也不能大意。 PubMed DOI

一位55歲女性因糖尿病用SGLT2抑制劑,發生正血糖性酮酸中毒,並出現由李斯特菌引起的多顆肝膿瘍,最初被懷疑是肝轉移癌。經血液培養和切片確診後,僅用六週口服抗生素就痊癒,無需手術。此案例提醒,免疫力差或肝臟異常者,除了考慮癌症,也要注意感染,且李斯特菌肝膿瘍有機會靠藥物治療好轉。 PubMed DOI

**重點摘要(繁體中文):** 一位55歲有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壓的男性,在接受腎臟癌手術後,腎功能下降。開始針對心腎代謝(CKM)症候群的綜合治療,包括RAAS抑制劑、SGLT-2抑制劑和GLP-1受體促效劑,再加上減重後,他的腎功能和蛋白尿都有明顯改善。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