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CINEVAS研究探討免疫吸附(IA)與血漿交換(PEx)在快速去除抗體的效果,針對抗GBM疾病和重度ANCA相關血管炎的38名病人進行。結果顯示,IA(98%)和PEx(96%)在自體抗體降低率上差異不大,所需療程數量相似。不過,IA在降低總IgG方面效果更佳,且對IgA和IgM的保護也優於PEx。PEx需較大血漿體積,而IA則需更多檸檬酸和較長療程。總體而言,雖然IA在降低總IgG上較快,但兩者在去除ANCA或抗GBM抗體的效果相當。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相關性血管炎(AAV)是自體免疫疾病,影響小血管。治療通常用類固醇和免疫抑制劑,但有副作用。感染是主要死因。現在尋找更安全的治療方法,如澄清血漿交換、低劑量類固醇、新藥如avacopan。利妥珠單抗方案顯示潛力。治療趨向靶向治療、增加利妥珠單抗、降低類固醇,但平衡預防復發與治療副作用仍是挑戰。 PubMed DOI

急性抗體介導的排斥反應對腎移植存活造成威脅,尤其是第一年。半選擇性免疫吸附是治療方法,能減少有害抗體。結合雙重過濾血漿置換與免疫吸附可能改善效果。四名高風險患者接受治療,結果不同。早期病例改善,晚期反應不同。對於嚴重、高風險病例可能有價值,尤其對其他治療無效者。 PubMed DOI

治療性血漿置換,再加上脈衝型糖皮質激素治療,可能改善對於抗腎小球基底膜(anti-GBM)疾病患者的住院預後,尤其是那些有透析依賴性腎衰竭且沒有弥漫性肺泡出血的患者。這項研究分析了207名患者的數據,發現接受血漿置換的患者與僅接受糖皮質激素治療的患者相比,住院期間死亡風險較低。 PubMed DOI

腎小球腎炎常見自體抗體,但清除抗腎小球基底膜(GBM)抗體對治療效果影響不確定。研究發現使用imlifidase切割IgG,可了解抗-GBM患者抗體狀況。抗-GBM抗體反彈患者結果較差,尤其針對EB抗原表位。清除抗-GBM抗體對治療至關重要,使用imlifidase和環磷酰胺可有效去除抗中性粒細胞胞浆抗體。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觀察了同時患有抗腎小球基底膜(GBM)疾病和免疫球蛋白A腎病(IgAN)的患者。他們發現,有20%的抗GBM疾病患者也患有IgAN。這些患者的腎臟受累較輕,且預後較好,相較於僅患有抗GBM疾病的患者。IgAN的存在可能會影響這些患者對治療的反應。 PubMed DOI

治療性血漿置換(TA)在冷球蛋白血管炎(CV)患者中或許有幫助,但效果尚待確認。這篇評論比較了不同的TA方式對有腎臟問題的CV患者的效果。總共分析了76個研究中的154名患者,整體TA的總體反應率為78%。不同CV類型的反應率有所不同。長期腎臟結果積極,不同TA方式的效果相似。結合其他治療方法,特別是免疫抑制療法,可以有效管理CV患者的嚴重腎臟問題。 PubMed DOI

研究發現在anti-GBM疾病患者中,約有18.7%帶有IgA抗α3(IV)NC1抗體,對這些抗體具有特異性,並且與較高水平的IgG抗體相關。這些抗體在健康對照組或其他腎小球疾病中並不常見,且帶有這些抗體的患者腎臟結果與沒有的相似。 PubMed DOI

在處理抗因子H (FH) 抗體相關的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候群 (aHUS) 中,簡化的血漿置換方案可有效降低抗-FH濃度,並在短期和長期有良好效果。縮短PEX持續時間對於管理抗-FH aHUS 是有效的。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觀察了接受治療後仍進展至末期腎臟疾病的ANCA相關血管炎和腎小球腎炎患者。他們分析了接受不同緩解誘導治療的患者,發現在診斷時的某些因素,如血清肌酸酐水平和腎臟活檢結果,與腎功能恢復、停止洗腎以及持續末期腎臟疾病有關。血漿置換並未對這些結果產生顯著影響。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血漿置換術和免疫抑制療法對抗腎小球基底膜抗體(anti-GBM)疾病患者的影響,研究期間為2010至2021年,共有107名新診斷患者參與。結果顯示,血漿置換術能顯著降低住院死亡或需透析的風險,並改善2年和8年的生存率。最佳效果出現在進行5到10次血漿置換術的患者中。相對於高抗體或肌酸酐水平的患者,低水平者的預後較佳。而高劑量的免疫抑制療法則未顯示明顯優勢。總結來說,早期進行血漿置換術對患者的即時和長期結果均有幫助。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