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鋅水平與慢性腎病(CKD)患者的礦物質壓力標記之間的關聯。結果顯示,CKD患者的鋅和鈣化傾向(T50)較低,而次級鈣蛋白顆粒(CPP2)的半徑較大。鋅水平較高與T50呈正相關,與CPP2半徑則呈負相關。研究指出,鋅可能在CKD患者的礦物質壓力中扮演重要角色,並建議進一步研究鋅補充對CKD患者的潛在益處。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探討了血清鐵水平與慢性腎臟病預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的關係。他們發現血清轉鐵蛋白飽和度低的患者心血管事件風險較高,而對於轉鐵蛋白飽和度較低的患者,鐵補充更有效地降低這種風險。保持轉鐵蛋白飽和度在20%以上並確保足夠的鐵補充可以幫助降低這些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風險。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疾病(CKD)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為腎功能衰竭常導致動脈硬化。礦物質和激素不平衡(CKD-MBD)也會加劇風險,特別是血管鈣化。除了血管鈣化外,其他因素也會影響CKD患者的動脈硬化程度。研究指出,高鈣可能加速硬化,但磷不會。至於PTH、維生素D、鎂和FGF23對大動脈硬化的影響似乎有限。營養性維生素D等干預措施可能有助,但仍需進一步研究確認。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慢性腎臟疾病(CKD)與血清維生素C水平之間的關係,使用了一項全國性調查的數據。研究發現,血清維生素C水平較低的受試者更有可能具有患CKD的風險因子。而血清維生素C水平較高的受試者患CKD的風險較低。增加維生素C水平可能有助於保護腎功能,尤其對於年長者而言。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疾病(CKD)患者常見鋅缺乏,原因是腸道吸收功能受損。在大鼠CKD模型中,研究人員發現腸道中磷酸鹽水平升高會阻礙鋅的吸收,導致鋅缺乏。限制飲食中的磷酸鹽有助於提高CKD大鼠的鋅水平。控制高磷酸鹽水平有助於預防和治療CKD患者的鋅缺乏。 PubMed DOI

討論慢性腎臟疾病患者的血管和瓣膜鈣化對心血管問題的影響,探討不同治療方法的效果,包括鎂、維生素K補充和羥基磷灰石形成策略,以及血清鈣化傾向試驗(T50)的應用。雖然有進展,但目前尚無經批准的藥物處理此問題。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炎症生物標記物calprotectin與慢性腎臟疾病(CKD)發展之間的關係,研究對象為一個以人口為基礎的群體。他們發現,較高水準的calprotectin與新發CKD的風險增加有關,特別是當以尿白蛋白排泄定義時。調整其他因素,如高敏C-反應蛋白,會削弱這種關聯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礦物質失調(CKD-MBD)與非透析晚期慢性腎病(CKD)患者的症狀負擔之間的關係。研究發現,患者平均報告13種症狀,PTH水平與症狀負擔呈U型關係,輕度至中度PTH增加可能與較少症狀相關。磷和鈣的水平則未顯示直接關聯。嚴重的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和高磷血症患者的症狀負擔最重,且低鈣血症和高磷血症的影響因性別和年齡而異。總之,輕度至中度PTH水平可能有助於減輕症狀。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腎結石與慢性腎病(CKD)之間的關係,發現兩者並無顯著的遺傳相關性。雖然腎結石與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有關聯,但考慮其他因素後,這種關聯消失。研究還指出,CKD可能降低腎結石的風險,可能因為尿鈣排泄量較低。總體來看,腎結石並不會獨立增加CKD的風險。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冠狀動脈鈣化(CAC)進展對慢性腎病(CKD)成人心血管疾病(CVD)、心力衰竭及全因死亡風險的影響。研究分析了1,310名參與者,發現32.5%無基線CAC的參與者出現新發CAC,35.3%有基線CAC的參與者顯示進展。結果顯示,新發CAC與CVD風險增加2.42倍、全因死亡風險增加1.82倍;進展性CAC則與全因死亡風險增加1.73倍有關。研究強調CAC進展在CKD患者中與心血管風險的關聯,但也指出了一些限制因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透析病人在2.5年內髖骨微結構及骨強度的變化進行調查,特別關注慢性腎病-礦物質與骨骼疾病(CKD-MBD)的影響。分析276名病人的數據後,發現多項骨骼健康指標顯著下降,包括骨礦物質密度和皮質厚度。雖然血清鈣和磷與這些變化無顯著關聯,但血清鹼性磷酸酶和完整副甲狀腺激素(i-PTH)水平則與骨骼健康指標呈負相關。研究顯示,升高的PTH水平與髖骨微結構惡化有關,因此有效管理PTH對維持透析病人的骨骼健康至關重要。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