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腸道Stearoyl-CoA desaturase-1 (SCD1)在全身能量平衡和新陳代謝中的角色。研究發現,腸道特異性SCD1基因剔除的小鼠在高脂飲食下,雖然攝取更多食物,但體重增加較少,且能量消耗增加,葡萄糖耐受性改善。此外,這些小鼠的膽汁酸水平較高,腸道微生物組多樣性較低,顯示SCD1缺失對膽汁酸穩態和能量平衡有顯著影響,可能透過TGR5的激活來調節新陳代謝。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發現蛋白去乙醯化酶SIRT1對腸內分泌細胞(EECs)的影響。透過調節SIRT1水平,發現老鼠的EECs在不同條件下會有增減。結果指出,腸道中的SIRT1透過調控β-連接蛋白活性,影響高脂飲食老鼠的EECs數量及週期。 PubMed DOI

RYGB手術有助於改善2型糖尿病,增加GLP-1的產生。研究發現RYGB後小腸基因表達有變化,影響GLP-1調控。分析顯示膽固醇生合基因有變化,其中SCD1基因降低GLP-1產生。在小鼠實驗中,抑制SCD1也降低GLP-1水平。研究指出SCD1在RYGB後調控GLP-1扮演重要角色。 PubMed DOI

SCD1是一種重要的酶,能將飽和脂肪酸轉換成單不飽和脂肪酸,在脂質代謝中扮演關鍵角色。研究指出,缺乏SCD1的老鼠較不易肥胖和肝臟脂肪積聚,並有較佳的能量利用。研究聚焦於腸道SCD1在調節整體能量平衡的作用,結果顯示腸道SCD1影響膽酸代謝和能量平衡,可能透過TGR5激活來達成。 PubMed DOI

小腸中的酶ACSL5對調節能量代謝至關重要,影響著脂肪吸收和激素釋放。缺乏ACSL5的老鼠在高脂飲食下脂肪吸收較低,能量消耗增加,體重增加減少。這種缺乏導致控制食慾激素升高,進而減少進食。ACSL5在調節能量平衡和預防肥胖中扮演關鍵角色,但僅對高脂飲食有效。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前胰高血糖素衍生的肽(PDGPs)在脂質代謝中的角色,特別是在高脂飲食(HFD)下。研究比較了缺乏PDGPs的小鼠(GCGKO)與對照組,發現GCGKO小鼠在肝臟中與脂肪酸氧化相關的基因表現較低,但肝臟FFA和三酸甘油脂水平卻較低,脂肪組織重量也較輕。此外,腸道中脂質吸收也有所改變。總結來說,PDGPs在高脂飲食下對脂肪肝的發展有重要影響。 PubMed DOI

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21(FGF21)在調節糖脂代謝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其在糖尿病和肥胖背景下與腸道微生物群的關係仍不明。研究利用兩種第二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發現FGF21能增強胰島素敏感性、減少腸道損傷,並降低血清脂多醣(LPS)水平。FGF21改變腸道微生物群組成,增加短鏈脂肪酸(SCFA)和GLP-1分泌。抗生素治療則抵消FGF21的益處,顯示腸道微生物群對FGF21的抗糖尿病效果至關重要。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GPR84在葡萄糖代謝中的重要性。GPR84是一種中鏈脂肪酸的受體,研究使用了缺乏GPR84的老鼠。這些老鼠雖然體型瘦小,但在高脂飲食下卻出現高血糖和高脂血症,且胰島素和GLP-1水平較低。攝取中鏈甘油三酯對野生型老鼠有改善代謝的效果,但對缺乏GPR84的老鼠則不明顯。結果顯示,MCFAs透過GPR84在維持葡萄糖和脂質穩態中扮演關鍵角色,顯示其在治療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潛力。 PubMed DOI

肥胖是21世紀的重要全球健康問題,與多種疾病如第二型糖尿病、肝病和心血管疾病有關,後者是主要的死亡原因。膽汁酸和腸促胰素是影響脂肪消化和胰島素分泌的腸道荷爾蒙,最近被認為是重要的信號分子,影響多個器官。基於腸促胰素的療法已改變第二型糖尿病和肥胖的治療方式。這篇評論探討了肥胖中膽汁酸失調與動脈粥樣硬化的關聯,以及腸促胰素在此過程中的調節作用和現有治療方法。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胃泌素/CCKBR軸在腸道葡萄糖代謝中的重要性,特別是在2型糖尿病(T2D)中。研究人員使用缺失Cckbr的老鼠與對照組,並給予不同飲食,觀察血糖變化。他們開發的胃泌素-SiO₂微球能專門刺激腸道CCKBR,並不進入血液循環。結果顯示,缺乏Cckbr的老鼠在高脂飲食下易發展為前糖尿病,並迅速進展為T2D。這些微球能有效減少腸道葡萄糖吸收,顯示其在治療2型糖尿病的潛力。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兩種腸道細菌Bacteroides thetaiotaomicron和Bacteroides fragilis對小鼠腸道細胞系中飽足感荷爾蒙的影響。主要發現包括:B. fragilis顯著提升PYY的表達,B. thetaiotaomicron的無細胞上清液(CFS)則增加GLP-1的水平。兩種細菌的非活性形式也能提高GCG和GLP-1濃度。研究建議這些細菌及其衍生物可能成為調節飽足感的潛在益生菌,未來需進一步探討其機制及治療用途。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