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評估了 WavelinQ™ EndoAVF 系統在血液透析病人中創建內血管動靜脈瘻管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於2021年12月至2023年8月在一所大學醫院進行,納入20名病人。結果顯示技術成功率達100%,75%的瘻管生理適用,66%成功穿刺。6個月的主要通暢率為65%,12個月為50%。研究未報告嚴重不良事件,年再介入率僅0.33次。總體而言,WavelinQ 4-F EndoAVF 系統被認為是一種安全且有效的動靜脈瘻管創建方法。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發現血液透析患者中,擁有動靜脈瘻管的患者死亡風險最低,其次是動脈表層化,最後是隧道式袖口中心靜脈導管。如果不適合瘻管,則動脈表層化患者的存活率優於隧道式袖口中心靜脈導管患者。 PubMed DOI

一項研究比較了在血液透析患者的動靜脈瘻管狹窄治療中,使用覆蓋式支架與僅進行血管擴張術的效果。研究發現,在為期24個月的觀察期內,覆蓋式支架組的安全性不亞於單純血管擴張術組,且在六個月和十二個月時具有較佳的初級通暢率,並且需要較少的再次介入手術。 PubMed DOI

NILLINR是新的外科手術方法,專門處理動靜脈瘻造管的高流量血管通路併發症,針對血液透析患者。研究顯示這方法安全有效,26名患者1年追蹤結果顯示通路流量立即減少,並在6個月和1年後保持穩定。手術快速(平均8.5分鐘),無出血或破裂情況。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比較了在最初使用中央靜脈導管(CVC)的血液透析患者中,兩種血管通路(AVF vs. AVG)的策略。對於AVF的更為選擇性放置,相較於最大化AVF的建立,結果導致了較低的程序頻率和成本。這表明臨床醫師在AVF的放置上應更加慎重,以改善血管通路的結果。 PubMed DOI

研究指出透明血管成形術對治療動靜脈瘻管周邊狹窄效果好,成功率高且併發症少。研究對199名患有動靜脈瘻管功能障礙的患者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治療後通暢率分別為87.7%、75.8%和60.0%。先前失敗的瘻管和甲狀旁腺激素水平可能影響通暢率。透明血管成形術被視為治療狹窄的安全有效方法。 PubMed DOI

研究發現超聲引導下的血管成形術對ESRD患者的VVRS有效。靠近靜脈吻合點的VVRS患者效果較佳,通暢率隨時間下降。透析時間和VVRS類型影響通暢率。總結來說,ESRD患者接受PTA處理特定VVRS部位的長期效果令人滿意。 PubMed DOI

研究結果顯示,將超聲引導的銳利針技術與PTA結合治療AVF出流口狹窄問題,對閉塞性瘻管靜脈患者效果顯著。手術成功率高,並在手術後3、6和12個月維持通暢。這種技術對於重症情況下重建出流道是有效且安全的。 PubMed DOI

研究發現新建立的AVF,透過超音波監測可預測成熟速度,但早期血栓可能影響預測效果。超音波特徵可預測初級通暢失敗,但對手術後結果影響有限。建議進行大型隨機對照試驗,但執行上有困難。 PubMed DOI

研究發現在需要血液透析的病人中,使用彩色多普勒超音波進行術前血管定位,由腎臟科醫師執行並提議外科團隊,可提高血管通路建立成功率,初次建立和成熟失敗比率低。總共有167名病人參與,顯示這方法對血液透析療程有正面幫助。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無接觸技術與傳統技術在腎衰竭患者自體動靜脈瘻管(AVF)創建上的效果。179名患者的隨機對照試驗顯示,無接觸技術的成熟率為93%,主要功能通暢率為72%,均高於傳統技術的89%和62%。年齡超過55歲、女性及靜脈直徑小於1.8毫米的患者,AVF失敗風險較高。特別是對於靜脈較小的患者,無接觸技術的成熟率和通暢率也顯示出明顯優勢。總體來看,無接觸技術提供了更佳的結果。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