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腎臟活檢對於診斷和管理腎小球疾病,特別是特發性腎病綜合症(INS)的兒童,至關重要。雖然活檢通常安全,但決定是否進行應考慮其對預後和治療的影響。指導方針建議12歲以上的兒童因腎小球腎炎風險較高而受益於活檢,而年紀較小的兒童則多為最小變化病。對於12歲以上的INS患者,活檢的必要性仍有爭議,尤其在類固醇抵抗的情況下。該手稿主張在開始類固醇治療前進行活檢,以便根據組織學結果調整治療方案。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腎硬化是腎臟老化和慢性腎臟疾病的重要病變。研究指出,以年齡為基礎的腎硬化閾值比單一年輕年齡閾值更能準確預測CKD風險。研究分析不同組別的腎臟活檢影像,結果顯示當腎硬化與年齡不符時,進展性CKD風險較高,支持使用基於年齡的閾值來識別具臨床相關性的CKD。 PubMed DOI

研究指出,即使兒童患有IgA腎病(cIgAN)且輕微至無蛋白尿,腎臟活檢結果顯示腎損傷可能存在。部分患者出現血尿、腎小球過度細胞增生等症狀,治療方式包括ACE抑制劑或免疫抑制療法。因此,即使蛋白尿輕微,cIgAN仍可能導致重要的腎臟問題。 PubMed DOI

研究發現,1型糖尿病的兒童罹患糖尿病腎病相對罕見,但可能出現其他腎臟問題。除了糖尿病腎病外,可能有急性腎損傷、尿液帶血、輕微變化疾病等症狀。這顯示成人糖尿病患者的腎臟問題也可能影響1型糖尿病的兒童。 PubMed DOI

糖尿病是慢性腎臟疾病的主因,對全球健康造成重大影響。研究患有糖尿病和腎臟疾病的患者,找出生物標記並開發專屬治療至關重要。避免過度使用腎臟穿刺活檢,因結果多數不影響治療。有效運用資源,選擇性活檢可提早發現和治療腎臟問題。 PubMed DOI

研究顯示,對於糖尿病腎病(DKD)的腎臟穿刺檢查,有些人主張廣泛應用以提供更精確的診斷和治療,但也有人反對,認為缺乏證據、資源和風險。其他診斷方式或許能降低對穿刺檢查的需求。雙方都同意應該個別化病人護理和知情決策。在DKD中是否進行腎臟穿刺檢查,應考量臨床證據、實際限制和病人偏好。總的來說,儘管研究重要,但在DKD中通常不必要進行腎臟穿刺檢查。 PubMed DOI

研究糖尿病腎病和非糖尿病腎疾病是全球糖尿病挑戰。組織病理學有助於診斷和治療進步,腎臟活檢可辨識不同腎損傷。最新研究將糖尿病腎損傷分類,有助於預後和個人化治療。新干預如葡萄糖共轉運輸蛋白2抑製劑顯示潛力。整合組織病理學、組學和影像數據可改善糖尿病腎臟併發症護理。合作努力推進知識、改善患者結果,iBeat Study強調組織病理學在糖尿病腎臟管理的重要性。 PubMed DOI

INS是兒童常見的腎臟疾病,研究發現MCD和FSGS是主要病變。FSGS常見於類固醇抗藥性病例,鈣調節蛋白磷酸酶抑製劑對此有效。對於類固醇依賴性病例,可使用MMF和環磷酰胺。 PubMed DOI

全國統一腎臟轉譯研究企業(NURTuRE)-INS隊列是一項前瞻性研究,旨在深入了解特發性腎病綜合症(INS)的特徵與治療。研究共招募739名參與者,涵蓋兒童與成人,來自23個中心。結果顯示,近一半的參與者在童年時期被診斷,且大多數為白人,招募時的中位年齡為32歲。最常見的診斷為類固醇敏感性腎病綜合症(SSNS),許多童年病例在活檢中顯示最小變化病(MCD)。研究提供的高品質生物樣本和數據將有助於進一步了解INS的機制。 PubMed DOI

管理腎病綜合症的兒童相當具挑戰性,特別是那些經常復發或依賴類固醇的患者。這項研究回顧了2006至2023年間121名特發性腎病綜合症兒童的醫療紀錄,發現診斷後的早期復發是需要類固醇節省劑的主要預測因子。結果顯示,早期復發的兒童不僅需要更早的類固醇節省治療,還有較高的復發頻率及副作用風險。未來需進一步研究以確認這些結果。 PubMed DOI

最小變病(MCD)和局灶性節段性腎小管硬化症(FSGS)是兒童特發性腎病綜合症的主要病理發現。MCD對類固醇反應良好,腎衰竭風險低,因此不一定需要常規腎活檢。指導方針建議,除非有系統性疾病或類固醇抵抗,否則在發病時通常不需活檢。研究顯示,治療反應是預後的最佳指標,而非腎臟組織學。由於腎活檢具侵入性且有併發症風險,對非侵入性生物標記的需求日益增加。接下來將討論類固醇治療在青少年腎病綜合症中的首選地位及腎活檢標準的調整。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