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藥物塗層氣球(DCB)血管成形術在治療新發冠狀動脈病變的長期效果尚不明確。本研究比較DCB搭配救援支架與藥物洗脫支架(DES)在非複雜冠狀動脈疾病患者的效果。REC-CAGEFREE I試驗在中國進行,涉及2,272名患者。結果顯示,DCB組有6.4%的患者出現不良事件,而DES組為3.4%,顯示DCB未達到與DES相比的非劣性標準。因此,DES仍應是這類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案。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一項研究比較了在血液透析患者的動靜脈瘻管狹窄治療中,使用覆蓋式支架與僅進行血管擴張術的效果。研究發現,在為期24個月的觀察期內,覆蓋式支架組的安全性不亞於單純血管擴張術組,且在六個月和十二個月時具有較佳的初級通暢率,並且需要較少的再次介入手術。 PubMed DOI

研究發現,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dapagliflozin治療後,在支架植入手術後兩年追蹤結果顯示,健康狀況有所改善。相較於非使用dapagliflozin的患者,使用者支架內再狹窄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發生率較低。因此,dapagliflozin可能有助於改善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的結果,減少支架植入後的併發症。 PubMed DOI

研究比較了在CLTI患者中使用藥物釋放可吸收支架和血管成形術的效果。結果顯示,支架組在1年內有較好的肢體事件和再狹窄情況,且安全性不輸給血管成形術。兩組的嚴重不良事件都很少。因此,對於患有膝下動脈疾病的CLTI患者,使用支架可能是更好的治療選擇。 PubMed DOI

ISCHEMIA試驗發現,對於穩定冠狀動脈疾病患者,接受侵入性治療(如血管造影和血管重建)與保守治療相比,缺血事件風險相似。研究比較了接受PCI或CABG的患者結果,發現CABG患者早期風險較高,但長期風險較低。早期血管重建與較高早期風險有關,但長期心血管事件風險較低。 PubMed DOI

研究評估GLP-1R激動劑exenatide對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内皮化的影響,結果顯示exenatide並未改善支架結果。研究對象隨機分為接受exenatide加標準治療或僅標準治療兩組,12週後發現兩組在支架覆蓋率或新動脈硬化方面並無明顯差異。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使用紫杉醇包覆球囊治療功能失調的動靜脈瘻管的效果和安全性。結果顯示,與普通球囊導管組相比,藥物包覆球囊組在6個月和12個月時具有較高的標靶病變通暢率。藥物包覆球囊組還需要較少的再介入來維持通暢。兩組的安全性結果相似。 PubMed DOI

比較紫杉醇包覆球囊(PCB)和普通球囊(CB)在治療血管通路功能失敗的病人時的效果,結果顯示兩者在短期通暢效益上沒有顯著差異,並無重大併發症。 PubMed DOI

研究比較了使用藥物洗膜支架進行的血管內成像引導的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與血管造影引導的PCI。22個試驗、15,964名患者的分析結果顯示,血管內成像引導的PCI相較於血管造影引導的PCI,降低了多項風險,包括目標病變失敗、心臟死亡等。研究結論指出,使用血管內超聲或光學相干斷層掃描的血管內成像引導,能提高PCI的安全性和效果。 PubMed DOI

AGENT IDE研究比較了在冠狀動脈支架內再狹窄患者中,使用紫杉醇包覆球囊與未包覆球囊的效果。結果指出,紫杉醇包覆球囊在1年內比未包覆球囊更有效降低標靶病變失敗、標靶病變血管重建和標靶血管相關心肌梗塞的風險。因此,紫杉醇包覆球囊可視為冠狀動脈支架內再狹窄患者的良好治療選擇。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氣球血管成形術結合積極醫療管理,與僅進行醫療管理在有症狀的顱內動脈硬化性狹窄(sICAS)患者中的效果。研究在中國31個中心進行,納入512名年齡35至80歲的患者。結果顯示,氣球血管成形術組的中風或死亡率為4.4%,顯著低於醫療管理組的13.5%。儘管有部分患者出現併發症,但整體結果顯示氣球血管成形術可能對sICAS患者更有效,臨床上仍需謹慎考量手術後的風險。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