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評估了氣球血管成形術結合積極醫療管理,與僅進行醫療管理在有症狀的顱內動脈硬化性狹窄(sICAS)患者中的效果。研究在中國31個中心進行,納入512名年齡35至80歲的患者。結果顯示,氣球血管成形術組的中風或死亡率為4.4%,顯著低於醫療管理組的13.5%。儘管有部分患者出現併發症,但整體結果顯示氣球血管成形術可能對sICAS患者更有效,臨床上仍需謹慎考量手術後的風險。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丹麥研究發現,對1500名急性中風症狀患者進行遠端缺血誘導(RIC)治療,並未在90天後顯著改善功能結果。雖然RIC組和假治療組的嚴重不良事件沒有明顯差異,但RIC組較常見上肢疼痛和皮膚瘀斑。 PubMed DOI

比較紫杉醇包覆球囊(PCB)和普通球囊(CB)在治療血管通路功能失敗的病人時的效果,結果顯示兩者在短期通暢效益上沒有顯著差異,並無重大併發症。 PubMed DOI

AGENT IDE研究比較了在冠狀動脈支架內再狹窄患者中,使用紫杉醇包覆球囊與未包覆球囊的效果。結果指出,紫杉醇包覆球囊在1年內比未包覆球囊更有效降低標靶病變失敗、標靶病變血管重建和標靶血管相關心肌梗塞的風險。因此,紫杉醇包覆球囊可視為冠狀動脈支架內再狹窄患者的良好治療選擇。 PubMed DOI

腎動脈狹窄可能導致高血壓、腎臟病和心臟問題。研究顯示手術治療對改善病情有幫助,特別是對血壓、腎臟功能和心臟健康。多學科團隊的評估有助於找出哪些患者最適合手術治療。考慮這些因素可以提升手術治療效果。 PubMed DOI

研究發現,接受血栓切除手術的中風患者在90天後功能表現較佳且死亡率較低,但也有較高的顱內出血風險。因此,手術可能有助於康復,但需注意風險。 PubMed DOI

中國研究探討在救護車上降低疑似中風患者血壓的效果,結果顯示,立即降壓與常規治療在功能結果及不良事件上無顯著差異。降壓對腦出血中風患者有益,但對缺血性中風患者則不利。總結指出,院前降壓對急性中風患者功能結果無幫助,且許多患者為腦出血中風。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對穩定性冠狀動脈疾病及重度主動脈狹窄患者在接受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TAVI)的影響。455名患者參與隨機試驗,結果顯示PCI組的重大不良心臟事件(MACE)發生率為26%,低於保守治療組的36%(危險比0.71)。不過,PCI組的出血事件較高(28%對20%),且有3%出現手術相關併發症。總體而言,雖然PCI可降低MACE風險,但需謹慎評估出血等安全性問題。 PubMed DOI

最近一項針對75歲以上非ST段抬高心肌梗塞(NSTEMI)患者的研究,探討保守醫療與侵入性策略的效果。研究包含1518名患者,隨機分為侵入性組(753人)和保守組(765人),隨訪中位數為4.1年。結果顯示,兩組在心血管死亡或非致命性心肌梗塞的發生率上無顯著差異(侵入性組25.6% vs. 保守組26.3%)。雖然侵入性策略在減少非致命性心肌梗塞方面有潛在益處,但整體風險並未顯著降低,建議對於年長患者,保守策略同樣有效。 PubMed DOI

本研究探討腎臟移植後的移植腎動脈狹窄(TRAS)血管內治療的臨床結果,分析了2010至2019年間72名TRAS患者的資料。結果顯示,從移植到TRAS診斷的中位時間為5.25個月,主要治療方法為氣球擴張加支架植入。隨訪27個月後,主要通暢率在不同時間點均表現良好,且接合部位狹窄的患者通暢率更佳。整體而言,TRAS的血管內治療在短期內有效改善腎功能和高血壓。 PubMed DOI

藥物塗層氣球(DCB)血管成形術在治療新發冠狀動脈病變的長期效果尚不明確。本研究比較DCB搭配救援支架與藥物洗脫支架(DES)在非複雜冠狀動脈疾病患者的效果。REC-CAGEFREE I試驗在中國進行,涉及2,272名患者。結果顯示,DCB組有6.4%的患者出現不良事件,而DES組為3.4%,顯示DCB未達到與DES相比的非劣性標準。因此,DES仍應是這類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案。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