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心包炎是非缺血性胸痛的重要原因,在北美和西歐急診中佔5%。大多數患者在適當治療下病程良好,但仍有可能出現嚴重併發症。診斷需符合至少兩項標準,如尖銳胸痛、心電圖異常或心包積液等。常見原因為特發性或病毒感染,結核病在流行地區較多。治療通常使用高劑量的非類固醇抗炎藥,並建議三個月的秋水仙鹼療程。對於復發患者,可能需使用類固醇或IL-1抑制劑。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ACS)是心臟血流不足,可能引發心臟病發作或心絞痛。風險因素有年紀、抽菸、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肥胖,還有家族病史。症狀包括胸悶、放射至手臂或下巴。壓力測試異常、心電圖變化和肌鈣蛋白升高是指標。治療方式有冠狀動脈造影、藥物治療、戒菸、接種疫苗和心臟康復等。 PubMed DOI

HFpEF是心臟衰竭的一種類型,常見於有心房顫動、糖尿病、腎臟疾病等病史的人。診斷需透過影像學和左心室壓力測量,治療方法因人而異。有些藥物如鈉葡萄糖轉運蛋白2抑制劑和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軸抑制劑的使用意見不一。一般不建議使用β-受体阻滞劑,除非特殊情況。本文總結了目前對HFpEF診斷和治療的相關知識。 PubMed DOI

慢性冠狀動脈疾病是全球重要死因之一,住院率高。本文討論了CCS管理的各方面,包括應力超聲心動圖、CCTA和CAC分數等檢測方法、多學科治療、新療法、心臟康復、植入式除顫器,以及衝擊波重建術。年齡在CCS中扮演重要角色,應力超聲心動圖有助於定義病情並指導治療。CAC分數可評估動脈硬化程度,尤其對中風險患者重要。CCTA是首選檢測方法,超聲心動圖和生物標記對診斷和預後至關重要。多學科治療包括各種新療法,如秋水仙鹼、伊伐布雷定、拉諾利辛和褪黑激素。心臟康復、植入式除顫器和衝擊波重建術也是CCS管理的一環。 PubMed DOI

心包心肌炎是一種少見的發炎性疾病,會影響心臟及周遭組織。及早診斷和治療至關重要,可避免嚴重後果。最近有個案例是一名28歲男性,沒有明顯病史,罹患由EB病毒引起的心包心肌炎。治療包括NSAIDs、秋水仙鹼和藥物治療。需密切追蹤心臟病學和心臟衰竭計畫。此案例強調即使免疫系統健康的人也可能罹患心包心肌炎。 PubMed DOI

近20年來,急性冠脈症候群(ACS)患者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後,標準建議是進行12個月的雙重抗血小板治療(DAPT)。這一建議源自CURE試驗,但該研究的DAPT持續時間僅為9個月。近期研究質疑完整12個月療程的必要性,指出高出血風險患者可能需縮短療程,而高缺血風險患者則可考慮延長治療。雖然有證據顯示減少DAPT強度可降低出血風險,但12個月的DAPT仍是唯一的I類建議,亟需更新臨床指導方針以反映最新證據。 PubMed DOI

野生型轉甲狀腺素澱粉樣心肌病(ATTRwt-CM)是一種嚴重的心臟疾病,若不治療,患者生存期通常僅有3到6年。由於初期症狀不明確,約三分之一的患者會被誤診。心臟衰竭是最常見的症狀,且標準治療對此病無效。目前對於心臟衰竭的管理缺乏明確指導方針。文獻回顧指出,礦物皮質激素受體拮抗劑(MRAs)對患者耐受性良好,且可能降低死亡率,但對其他治療方法的證據仍不足。進一步的專家討論對於這一領域的發展至關重要。 PubMed DOI

最近的研究顯示,colchicine對冠狀動脈疾病患者能降低重大心血管事件的風險,但對下肢周邊動脈疾病(PAD)的影響仍不明朗。研究模擬了兩個試驗,分別比較colchicine與非類固醇抗炎藥(NSAIDs)在痛風和PAD患者中的效果。結果顯示,colchicine組和NSAID組的主要不良事件風險相似,且長期與短期使用colchicine的效果也無顯著差異。總體來看,colchicine對老年PAD和痛風患者的潛在益處仍不確定。 PubMed DOI

最近一項針對75歲以上非ST段抬高心肌梗塞(NSTEMI)患者的研究,探討保守醫療與侵入性策略的效果。研究包含1518名患者,隨機分為侵入性組(753人)和保守組(765人),隨訪中位數為4.1年。結果顯示,兩組在心血管死亡或非致命性心肌梗塞的發生率上無顯著差異(侵入性組25.6% vs. 保守組26.3%)。雖然侵入性策略在減少非致命性心肌梗塞方面有潛在益處,但整體風險並未顯著降低,建議對於年長患者,保守策略同樣有效。 PubMed DOI

心臟肉芽腫病(CS)是一種影響心臟的嚴重疾病,可能導致心律不整和心臟衰竭。診斷通常需透過心臟超音波、MRI、FDG-PET等影像技術,必要時進行心內膜活檢。治療主要以皮質類固醇為主,免疫抑制劑和生物製劑則用於特定病例。標準心臟衰竭藥物也可改善心臟功能,心臟移植是末期患者的最後選擇。由於缺乏標準化治療,對CS的最佳管理仍需進一步研究。 PubMed DOI

這篇綜述探討了糖尿病心肌病(DCM)的多種治療方法,包括perhexiline、鈣通道阻滯劑等,並強調這些方法有臨床證據支持。研究目的是找出新的治療目標,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健康。文獻回顧聚焦於抗高血糖藥物、DCM及心力衰竭的臨床試驗。特別提到GLP-1激動劑和SGLT-2抑制劑等新藥,顯示出改善心肌葡萄糖吸收的潛力,但仍需進一步研究以確認其有效性與安全性。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