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份報告探討了一名14歲女孩的案例,她在腎臟移植四年後,意外發現多個器官出現移植後平滑肌腫瘤(PTSMT),當時她並無任何症狀。肺部腫瘤的活檢顯示出特定細胞,並檢測到愛潑斯坦-巴爾病毒。為了治療,她的免疫抑制藥物調整為停止使用mycophenolate,改用西羅莫司。經過18個月的隨訪,她的症狀消失,中樞神經系統的腫瘤也顯著縮小。這個案例提醒我們,移植患者需注意腫瘤性併發症的可能性。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一項研究發現,腎移植患者中,患有腎小球腎炎並在移植前接受免疫抑制治療(PTI)治療其原發病的患者,與未接受PTI治療的患者相比,更容易在移植後發展出惡性腫瘤。尤其是那些在移植前接受環磷酰胺或利妥昔單抗的患者,風險更高。對於這些患者來說,移植後定期監測惡性腫瘤至關重要。 PubMed DOI

篩檢BK病毒DNA可幫助預防和治療腎移植失敗常見的BK病毒相關腎病。研究指出,血漿病毒載量可作為SV40陽性的指標,低載量表示感染可能性較低。高載量和複製速度慢相關,但免疫組織化學無法預測清除。因此,臨床上應謹慎評估,以降低拒絕風險。 PubMed DOI

器官移植後可能出現淋巴增生性疾病(PTLD),常見於男性接受死囚捐贈者器官者。研究顯示PTLD發生率為1.2%,多在移植後42個月出現,主要影響B淋巴細胞。風險因素包括抗淋巴細胞抗體、EBV感染等,進展可能導致不良預後。存活率低,但有些患者保持移植器官。需密切追蹤及治療。 PubMed DOI

一名20歲女性接受了腎移植手術,出現了腎臟問題和腫塊。她未接受治療的沙眼感染導致腎臟中細菌生長。儘管最初擔心是惡性腫瘤,但活檢結果顯示有多個膿腫。在適當使用抗生素後,她的狀況有所改善。在腎移植患者中,感染可能會模擬惡性腫瘤,因此及時診斷至關重要。 PubMed DOI

PTLDs是器官移植後淋巴細胞不受控制的增生,通常與厄普斯坦-巴爾病毒和強烈的免疫抑制有關。通常透過組織學進行診斷,有多種治療選項可供選擇,但患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PubMed DOI

腎移植後可能出現微血栓性血管病變(PT-TMA),是個罕見但嚴重的併發症。研究指出,使用厄昔利珠單抗可能有助於改善患者的血液計數和腎功能,並促進腎功能的恢復。這項研究顯示,厄昔利珠單抗對治療PT-TMA可能具有一定效果,對於腎移植患者是一項潛在的治療選擇。 PubMed DOI

13歲女孩接受腎移植手術後感染紅斑病毒B19,導致嚴重貧血。降低免疫抑制治療和靜脈免疫球蛋白無效,需長達15個月頻繁輸血。顯示移植後PVB19感染的重要影響,缺乏標準治療方案。需進一步研究有效管理策略。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觀察了2006年至2022年間在單一中心接受腎移植的ANCA相關血管炎(AAV)患者。他們發現在移植後,血管炎復發率低,但可能因免疫抑制導致免疫監視減少,使得發生移植後癌症的發生率高。這些患者在隨訪期間進行定期癌症篩檢非常重要。 PubMed DOI

腎臟移植受者(KTRs)通常需服用免疫抑制劑如mycophenolate,以防止器官排斥,但可能引發腸道及其他器官的炎症。雖然KTRs面臨較高的皮膚癌風險,但結腸直腸癌風險似乎未增加。研究分析了35名未移植者和49名KTRs的腸道活檢,發現KTRs的結腸間質細胞密度顯著高於未移植者,且這與結腸腺體結構的微小變化有關。癌症樣本中,KTRs與未移植者之間未見顯著結構差異。總體來看,KTRs的結腸顯示出較多的常駐間質細胞。 PubMed DOI

在肺移植患者中,早期診斷腎臟損傷非常重要,因為腎病會影響預後。一項研究分析了2010至2021年間100例肺移植患者的腎臟活檢,發現多種慢性腎臟病變,最常見的包括動脈硬化和急性腎小管壞死。研究指出,血栓性微血管病與使用某些藥物有關,且只有一半患者有生物學跡象。34名患者進展至末期腎病,主要風險因素包括術後透析和蛋白尿。建議有腎病跡象的患者應轉診腎臟科醫生,及早進行活檢。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