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危地馬拉腎臟疾病兒童基金會與生命之橋合作,推動血管通路計畫,為腎病兒童創建動靜脈瘻管(AVF)。這項分析涵蓋2015至2023年139名新病人的手術,平均年齡13.6歲,主要為女性(42.6%),平均BMI為17.3。71.9%的病人從橈動脈或尺動脈創建AVF,併發症少,無遠端缺血報告。12個月的通暢率為84%,存活率為84%。這項計畫在當地成功建立安全的AVF。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發現血液透析患者中,擁有動靜脈瘻管的患者死亡風險最低,其次是動脈表層化,最後是隧道式袖口中心靜脈導管。如果不適合瘻管,則動脈表層化患者的存活率優於隧道式袖口中心靜脈導管患者。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比較了在最初使用中央靜脈導管(CVC)的血液透析患者中,兩種血管通路(AVF vs. AVG)的策略。對於AVF的更為選擇性放置,相較於最大化AVF的建立,結果導致了較低的程序頻率和成本。這表明臨床醫師在AVF的放置上應更加慎重,以改善血管通路的結果。 PubMed DOI

血管通路篩檢計畫旨在早期檢測阻塞情況,但實施模式尚未確定。平衡篩檢好處與風險具挑戰性,監控通路重要但方法有爭議。團隊合作、專業參與、個人化篩檢、技術進步皆關鍵。 PubMed DOI

研究發現,血液透析患者的動靜脈瘻管(AVF)存活與UCR水平及暫時性中心靜脈導管插管時間有關。女性患者中,UCR高且暫時導管插管時間長者,AVF存活率較低。建議利用UCR預測AVF存活,並早期拔除暫時導管以改善結果。 PubMed DOI

研究比較了晚期慢性腎臟疾病患者,在透析前植入動靜脈瘻與AV移植物的結果。結果顯示,腎功能低於每1.73平方米15毫升/分鐘時,AV移植物患者開始透析時較不需使用導管。AV瘻患者則需更多次手術。建議腎功能低於每1.73平方米15毫升/分鐘的患者,植入AV移植物可能減少透析開始時使用導管的需求。 PubMed DOI

最新研究指出,有些人可能過度看好動靜脈瘻(AV fistula)相對於移植的優勢。一項法國研究分析了開始血液透析的患者,發現AV移植相較於瘻,雖然建立後住院風險較高,但並不一定增加其他原因的住院或死亡風險。 PubMed DOI

研究發現在需要血液透析的病人中,使用彩色多普勒超音波進行術前血管定位,由腎臟科醫師執行並提議外科團隊,可提高血管通路建立成功率,初次建立和成熟失敗比率低。總共有167名病人參與,顯示這方法對血液透析療程有正面幫助。 PubMed DOI

一項針對義大利透析病房的調查顯示,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護理至關重要。調查涵蓋124個透析單位,涉及12,276名患者,發現61%使用動靜脈瘻管(AVF)。主要結果包括:三分之二的設施有標準化護理流程,46%擁有完整的護理流程,39%進行血管通路監測電腦化。小型設施的AVF使用率較高,且正式護理流程與AVF使用率相關。這些結果強調了標準化監測協議對改善透析患者治療結果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無接觸技術與傳統技術在腎衰竭患者自體動靜脈瘻管(AVF)創建上的效果。179名患者的隨機對照試驗顯示,無接觸技術的成熟率為93%,主要功能通暢率為72%,均高於傳統技術的89%和62%。年齡超過55歲、女性及靜脈直徑小於1.8毫米的患者,AVF失敗風險較高。特別是對於靜脈較小的患者,無接觸技術的成熟率和通暢率也顯示出明顯優勢。總體來看,無接觸技術提供了更佳的結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 WavelinQ™ EndoAVF 系統在血液透析病人中創建內血管動靜脈瘻管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於2021年12月至2023年8月在一所大學醫院進行,納入20名病人。結果顯示技術成功率達100%,75%的瘻管生理適用,66%成功穿刺。6個月的主要通暢率為65%,12個月為50%。研究未報告嚴重不良事件,年再介入率僅0.33次。總體而言,WavelinQ 4-F EndoAVF 系統被認為是一種安全且有效的動靜脈瘻管創建方法。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