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原發性膽汁性膽管炎(PBC)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主要影響40至70歲的女性,且發病率逐年上升。此病與基因易感性及環境因素有關,患者的腸道微生物多樣性通常較低。Obeticholic acid已被批准作為對ursodeoxycholic acid反應不佳患者的第二線治療,未來可能會有新的療法出現。改善生活品質,特別是癢感和疲勞的管理也很重要,並且提升醫療服務的可及性對早期診斷及個別化治療至關重要。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酗酒影響全球約5%成年人,傷害不僅限於肝臟和大腦,還損害腸肝腦軸和免疫系統。調整腸道微生物、神經發炎和內分泌系統可能有助治療。心理支持也很重要。個人化方法或有助未來減輕酒精相關疾病負擔。 PubMed DOI

新陳代謝相關的脂肪肝是消化系醫學的挑戰,常見於肥胖者。早期診斷和治療很重要,生活方式改變至關重要。藥物治療在必要時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尚無特定藥物治療建議,但可考慮肥胖和高脂血症藥物、腸道微生物調節劑等。針對脂肪肝患者,提供藥物選擇建議。 PubMed DOI

原發性膽管炎是肝臟疾病,膽管受損導致問題。研究測試elafibranor對此是否有效。對於對標準治療無效的患者,他們接受elafibranor或安慰劑。結果顯示elafibranor比安慰劑更有效,改善肝功能。elafibranor可能引起腹痛和腹瀉等副作用,且較常見。 PubMed DOI

PBC患者可能出現罕見的近端腎小管功能障礙(PBC-PT),主要影響中年女性。研究指出,這些患者可能有各種近端腎小管問題,並且經過糖皮質激素治療後有改善。 PubMed DOI

研究發現,seladelpar對原發性膽管炎有明顯效果。對於熊去氧膽酸反應不足的患者,使用seladelpar比安慰劑效果更好,有助於改善生化反應和鹼性磷酸酶水平。此外,seladelpar也能減輕中度至嚴重瘙癢。兩組的不良事件相似。 PubMed DOI

自體免疫性肝病,如自體免疫性肝炎、原發性膽管炎和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可能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但具體原因尚不明確。研究發現,患有這些疾病的人在葡萄糖調節方面表現較差,顯示早期可能存在血糖問題,且與脂肪肝疾病的代謝異常有所不同。 PubMed DOI

胰臟癌,特別是胰管腺癌,是一種侵襲性強且日益普遍的癌症。膽汁酸在其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能擾亂腸道微生物群,增加腸道通透性,並引發慢性炎症。高脂飲食會提高膽汁酸分泌,並與基因突變及炎症途徑活化有關。膽汁逆流進入胰管可促進癌細胞增殖,而膽汁酸也刺激胰高血糖素樣肽-1的分泌,可能增加胰臟癌風險。本研究探討膽汁酸在胰臟癌中的多重影響及其潛在風險。 PubMed DOI

膽酸吸收不良症(BAM)是一種影響消化系統的疾病,主要表現為慢性腹瀉。它涉及膽酸的產生、代謝及腸道微生物群等複雜過程。雖然BAM的症狀與腸腦互動障礙相似,但準確診斷對病人管理至關重要。診斷通常依賴病人對膽酸結合劑的反應,特定檢測方法不常見,造成診斷標準化的挑戰。治療選擇包括膽酸結合劑、FXR激動劑等,若能將BAM視為獨特病症,將有助於改善治療效果和病人生活品質。 PubMed DOI

膽酸性腹瀉常被忽視且易誤診,主要見於功能性腹瀉或腸躁症患者,次要原因包括迴腸或膽囊切除術後。全球對其診斷測試不一致,顯示需改善檢測策略。管理上著重於長期緩解症狀,主要使用膽酸結合劑如colesevelam,雖然仍需最佳使用指導。GLP-1受體激動劑liraglutide顯示有效,但其機制尚不明確。飲食因素也需更多研究,總體而言,亟需加強對膽酸性腹瀉的理解與治療,以提升患者護理品質。 PubMed DOI

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肝病(MASLD)越來越普遍,但目前尚無獲准的治療藥物。近期對MASLD的深入研究促進了新療法的發現及現有藥物的再利用。治療策略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 1. **抗糖尿病藥物**:針對MASLD與2型糖尿病的關聯,使用促胰島素分泌劑等藥物。 2. **肝臟脂質積聚**:減少肝臟脂質堆積,使用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激動劑等。 3. **氧化壓力、發炎與纖維化**:包括抗氧化劑和免疫調節劑。 4. **腸道靶向**:針對腸道健康的療法。 結合不同療法可能增強效果並減少副作用。這篇綜述提供了MASLD新藥的最新資訊。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