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一項隨機對照試驗評估經導管二尖瓣修復對心衰竭及中度至重度功能性二尖瓣逆流患者的效果。研究涵蓋505名來自九國的患者,隨機分為裝置組(接受二尖瓣修復加標準治療)和對照組(僅接受醫療治療)。結果顯示,裝置組在24個月內因心衰竭或心血管死亡住院的比率顯著低於對照組,且健康狀態改善更明顯。與裝置相關的安全事件極少,僅4名患者出現。總結來說,經導管二尖瓣修復顯著改善患者的住院次數及健康狀態。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使用MitraClip裝置進行經導管二尖瓣修復手術成功率高達88.9%,成功修復者1年內死亡率和心臟衰竭再入院率較低。手術安全,30天內死亡、中風和再介入率極低。患者若僅有輕微或更少殘餘逆流和低梯度,死亡率最低。 PubMed DOI

ALIGN-AR試驗研究了Trilogy導管式心臟瓣膜對重度主動脈反流患者的效果,短期結果顯示安全有效,死亡率和中風率低。這種治療對無法手術的患者有潛力,但仍需長期追蹤評估。 PubMed DOI

德國研究發現,對於低風險的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患者,接受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TAVI)或外科主動脈瓣置換術(SAVR),1年內死亡或中風風險相當。TAVI組的死亡率和中風率較低,程序性併發症相似。 PubMed DOI

研究發現,ertugliflozin對心臟衰竭和降低射血分數的患者有助於減少二尖瓣逆流,改善心臟功能。使用ertugliflozin後,患者的心臟狀況有所改善,且不良反應與安慰劑組相當。對於心臟衰竭患者來說,ertugliflozin可能是個不錯的選擇。 PubMed DOI

RESHAPE-HF2試驗研究MitraClip治療心臟衰竭患者功能性二尖瓣逆流的效果和安全性。參與者有中度至嚴重或嚴重逆流,不適合手術。相較其他試驗,患者特徵不同,逆流較輕、NT-proBNP較低。此試驗將提供更多使用MitraClip治療逆流患者的重要資訊。 PubMed DOI

心衰竭(HF)患者的繼發性二尖瓣逆流(SMR)與高發病率和死亡率有關。隨著影像技術進步,如超音波心動圖和心臟MRI,SMR的診斷和評估變得更準確。治療上,根據指引使用的藥物包括β-阻滯劑和利尿劑等,能針對心臟問題並緩解症狀。心臟再同步治療也能改善某些患者的情況。雖然外科修復證據有限,但經導管邊緣對邊緣修復(TEER)顯示出生存率和生活品質的改善。有效管理需要多學科合作,以制定最佳治療策略。 PubMed DOI

在德國進行的一項非劣效性試驗中,針對心臟衰竭及次級二尖瓣逆流的患者,研究比較了經導管邊緣對邊修復與外科二尖瓣修復/更換的療效與安全性。結果顯示,介入組在一年內的主要療效事件為16.7%,手術組則為22.5%,顯示出非劣效性。安全性方面,介入組的重大不良事件為14.9%,而手術組高達54.8%,顯示經導管方法更安全。因此,經導管邊緣對邊修復在療效上不劣於手術,且安全性顯著優於手術。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早期主動脈瓣介入是否能降低無症狀重度主動脈狹窄及心肌纖維化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或非計劃住院率。研究在2017至2022年於英國和澳洲進行,招募224名患者,隨訪至2024年。結果顯示,早期介入組的全因死亡或非計劃住院率為18%,保守治療組為23%,差異不顯著。雖然全因死亡率相似,但早期介入確實降低了非計劃住院率,且改善了症狀。未來需進一步研究以確認這些結果。 PubMed DOI

一項針對901名無症狀重度主動脈狹窄患者的研究顯示,早期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比常規監測更有效。結果發現,TAVR組有26.8%的患者出現主要不良事件,而監測組則高達45.3%(風險比0.50),顯示TAVR能顯著降低不良結果。雖然兩組的死亡率相似,但TAVR組的中風和非計劃住院率較低。隨訪3.8年後,監測組中87%的患者最終接受了瓣膜置換。研究結論認為,早期TAVR對改善這類患者的結果更具優勢。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比較了經導管三尖瓣置換術與單純藥物治療在重度三尖瓣逆流患者中的效果。研究涵蓋400名患者,結果顯示瓣膜置換組在一年後的療效明顯優於對照組,勝率達2.02。瓣膜置換組在症狀改善和生活品質上有顯著提升,但也面臨較高的重度出血和需要心臟起搏器的風險。總體來看,經導管三尖瓣置換術在改善患者狀況上表現更佳。該研究由Edwards Lifesciences資助,並已在ClinicalTrials.gov註冊。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