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了有IgA腎病病史的腎臟移植受者中,反覆出現IgA沉積的影響。研究涵蓋了1995至2020年間的67名受者,發現37%有反覆IgA沉積,但臨床結果無顯著差異。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活檢中補體因子C3d和C5b-9持續存在,而C4d在48%的案例中被發現。在近10年的隨訪中,27%的受者經歷移植物失敗,但反覆IgA沉積與此無關。相反,C4d的存在則與移植物失敗風險增加有關,顯示凝集素途徑可能在反覆IgAN中扮演致病角色。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腎移植後IgA腎病(IgAN)復發常見,影響移植存活率。研究指出,與經常性IgAN相關的C1q沉積在移植接受者中更普遍,但對腎臟結果影響尚不明確。一項比較研究顯示,有復發性IgAN的移植接受者C1q沉積較高,但腎臟結果並無顯著差異。需要進一步研究C1q沉積在IgAN中的角色。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在患有原發性IgA腎病的兒童中,結合了系膜IgM和C3沉積對疾病進展的影響。他們發現,患有這種結合沉積的兒童擁有較差的腎臟活檢結果,並且有更高的腎功能障礙風險。系膜IgM沉積的存在被確認為這些兒童腎臟不良結果的獨立風險因子。 PubMed DOI

免疫球蛋白A腎炎是一種常見的腎臟疾病,不同族群有不同嚴重程度。研究指出,在中國患者中,若擁有基因變異rs6677604,腎臟中補體C3沉積較密集,可能導致更嚴重的腎損傷。然而,只有C3沉積,而非基因變異,與較差的長期腎臟結果相關。這顯示在中國患者中,C3沉積可能在免疫球蛋白A腎炎的嚴重程度和進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C3沉積對患有IgA腎病患者預後的影響。他們分析了1135名IgAN患者的數據,發現超過一半的患者出現了系膜C3沉積。然而,在隨訪期間,患者是否有C3沉積並沒有顯著的不同結果。雖然C3沉積與節段性腎小球硬化之間存在相關性,但在IgAN中,C3沉積並不是預後因素。 PubMed DOI

IgA腎病患者尿液中C4d水平升高與腎功能下降和不良結果相關。研究指出,高C4d水平與腎功能下降、嚴重蛋白尿等負面情況有關,低C4d則與免疫抑製治療反應較好相關。因此,尿液C4d可能是預測IgA腎病疾病進展和治療反應的有用標記。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尿液中C4d水平在預測患有IgA血管炎腎炎(IgAVN)的患者腎臟疾病進展中的角色。他們發現較高水平的尿液C4d與較嚴重的腎損傷相關,並與IgAVN患者腎臟疾病進展風險較高有關。患有IgAVN且尿液C4d水平較高的患者更有可能出現腎功能下降或末期腎臟疾病。 PubMed DOI

研究評估血清IgA/C3比值和腎小球C3沉積對成人IgA腎病的預測價值。結果顯示這些因素與臨床病理特徵和腎臟結果相關,可能有助於預後模型,但仍需進一步驗證。總結:血清IgA/C3比值和腎小球C3沉積可能對IgA腎病預後有影響。 PubMed DOI

在2016年,IgA腎病(IgAN)的牛津分類修訂了腎小球新月體的評分系統,但其臨床意義仍待深入研究。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追蹤134名IgAN及C2病變患者,分析末期腎病(ESKD)的風險因素。研究發現,平均腎小球過濾率為39.3 mL/min/1.73 m²,蛋白尿為4.4 g/天,腎衰竭發生率在1、2、3年分別為24%、34%和47%。獨立風險因素包括平均動脈壓、eGFR及T2病變,且新月體比例超過50%與不良預後相關。這顯示IgAN患者的預後不佳,需更有效的治療策略。 PubMed DOI

補體3腎小管病(C3G)和免疫複合體膜增生性腎小管炎(IC-MPGN)是罕見的慢性腎臟疾病,預後不佳,許多患者在十年內會進展至腎衰竭。研究顯示,55%的C3G或IC-MPGN兒童患者在腎臟移植後5年內會復發,移植物存活率僅61.4%,遠低於對照組的90%。雖然急性排斥反應的發生率相似,但使用針對補體的藥物eculizumab並未顯示有效。這強調了需要更有效的療法來應對這些疾病。 PubMed DOI

C3腎小管病(C3G)包括C3腎小管炎和密集沉積病,主要因替代補體途徑失調所致。本研究分析了18名因C3G導致腎功能衰竭的患者,結果顯示89%的患者在移植後復發,平均復發時間為33天。38%的復發透過例行活檢發現,且大多數患者僅有輕微蛋白尿。免疫螢光和電子顯微鏡檢查顯示微妙的組織學變化,移植腎功能在隨訪期內保持良好。研究強調這些檢查在早期發現C3G復發的重要性。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