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篇手稿探討隧道式血液透析導管(tHDC)作為血液透析病人血管通路的替代方案,特別是在無法立即進行手術的情況下,並強調自體動靜脈瘻管(AVF)的重要性。文中指出腎臟科醫師應更積極參與血管通路的規劃與監測,以提升病人護理品質。內容涵蓋tHDC的建立標準、病人選擇及減少感染和血栓風險的策略,並介紹超音波和心電圖引導的導管放置技術,最後呼籲發展「介入腎臟醫學」的培訓計畫。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發現血液透析患者使用隧道導管與較低死亡率有關,尤其對老年患者。血管疾病是導致死亡的重要風險因素。建議隧道導管可能是一個適當選擇,死亡率更多與合併症有關,而非使用的血管通路類型。 PubMed DOI

研究比較了在植入隧道型血液透析導管時是否使用透視造影,結果顯示兩組的併發症和導管問題相似。未使用透視造影的導管通暢性與使用透視造影的相當。這表示在重症監護病房中,可以安全有效地進行不使用透視造影的血液透析導管植入,對於選定的不穩定患者是一個可行的選擇。 PubMed DOI

研究比較了晚期慢性腎臟疾病患者,在透析前植入動靜脈瘻與AV移植物的結果。結果顯示,腎功能低於每1.73平方米15毫升/分鐘時,AV移植物患者開始透析時較不需使用導管。AV瘻患者則需更多次手術。建議腎功能低於每1.73平方米15毫升/分鐘的患者,植入AV移植物可能減少透析開始時使用導管的需求。 PubMed DOI

研究探討僅使用超音波引導放置中心靜脈導管的可行性,結果顯示成功率高,且安全有效,可取代放射性透視術。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長期臨床血液透析患者使用的隧道型血液透析導管尖端設計與導管功能持續時間之間的關聯。研究發現,具有階梯尖端設計的導管比具有對稱或分裂尖端設計的導管更容易失效。分裂尖端導管表現良好,但並不常用。使用對稱尖端導管可能有助於減少患者的機械故障和額外程序的需求。 PubMed DOI

血液透析中選擇抗凝劑是關鍵,新型藥物可能比傳統肝素更安全。然而,指引仍不明確,全球差異增加複雜性。需要進一步研究比較不同抗凝劑的效果、安全性和成本效益,並制定標準協議應對不確定性。 PubMed DOI

討論了腎衰竭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時血管通路的重要性,強調個別化治療計劃的必要性,應對通路故障有應變計劃。需轉介進行透析通路,避免某些血管程序以預防併發症。不同通路使用時間表不同,需及時處理增生、偷竊症候群和感染等併發症。全科醫師在保護和管理患者通路中扮演重要角色。 PubMed DOI

全球對提供家庭透析給末期腎臟病患者的興趣增加。家庭血液透析(HHD)有臨床和生活品質好處,保持血管通路功能很重要。動靜脈瘻管是首選。培訓、安全措施和監控至關重要。品質改進和監控可提升護理品質。討論HHD血管通路選項和護理考量。 PubMed DOI

研究發現在澳洲進行的REDUCCTION試驗中,對於隧道血液透析導管的機械故障,透過導管更換並不會降低併發症存活率。因此,對於這種情況,可能更妥善的做法是進行導引線更換。 PubMed DOI

研究比較了超聲和DSA引導下植入TDC的效果。研究包括2020年至2022年在一家醫院進行的TDC植入。兩組經過人口統計和臨床特徵配對後,都有足夠的導管功能。DSA引導組在洗腎終止次數較少,導管定位較準確。DSA引導下的插入表現優異,特別是導管定位的精確性。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