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評估了無症狀的2型糖尿病(T2DM)及高血壓患者中「心臟壓力」(HS)的流行率,使用2023年ESC心臟衰竭協會的NT-proBNP切點。研究涵蓋192名年齡55歲以上的門診病人,發現28.6%可能有HS,43.2%處於灰色區域,28.2%則不太可能有HS。CKD和抗高血壓藥物數量與HS獨立相關,血糖控制未顯著影響。這顯示許多T2DM患者即使在亞臨床階段也有心臟損傷風險,早期識別有助於預防心臟病進展。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最新研究指出,體內的thrombospondin-2 (TSP2)水平可能影響心臟衰竭 (HF) 的發展,特別對於患有第2型糖尿病且HF風險較高的病患。研究發現,TSP2水平與第2型糖尿病患者發展HF住院的風險有關。即使考慮了各種心血管風險因素和藥物,高基線血清TSP2水平仍與增加HF住院風險有獨立關聯。此外,TSP2水平也與心臟超音波檢查中舒張功能相關的參數有關。 PubMed DOI

目前尚不清楚如何最好地辨識糖尿病患者中高風險罹患心衰竭的人,特別是沒有動脈硬化心血管疾病的人。一項研究評估了來自7個社區的糖尿病成年人的篩檢策略,包括風險評分、生物標記測試和心臟超音波。研究指出,結合風險評分和生物標記測試能有效辨識高風險個體,並建議進行有針對性的干預以預防心衰竭。 PubMed DOI

肥胖患者的NT-proBNP水平較低,但BMI與心衰風險的關係尚未完全了解。分析三個臨床試驗發現,NT-proBNP與BMI呈負相關。高BMI與所有NT-proBNP水平均有心衰住院風險增加的關聯。Dapagliflozin可降低NT-proBNP升高患者的心衰住院風險,且在高BMI類別中效果更佳。不同BMI類別下,特定NT-proBNP水平的心衰住院風險有所不同,強調心衰風險評估時應考慮BMI,尤其是對於NT-proBNP較低的患者。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糖尿病患者在瑞士三級保健中心中心的心臟衰竭盛行率以及SGLT2抑制劑的使用情況。他們發現11.2%的患者患有心臟衰竭,其中大多數病例之前未被診斷出來。只有一半已知患有心臟衰竭的患者被開立SGLT2抑制劑。這凸顯了增加醫護人員對治療糖尿病患者的心臟衰竭意識的重要性。 PubMed DOI

IBERICAN研究在西班牙調查T2DM患者中高血壓引起的器官損傷情況。近一半T2DM患者有HMOD,常見症狀包括高脈壓、白蛋白尿和輕度腎損。T2DM增加心血管風險和HMOD風險。患者常有血脂異常、高血壓和心臟病,但少接受SGLT2抑制劑和GLP-1受體激動劑等降糖藥物。 PubMed DOI

建立了一個預測模型,可以辨識第2型糖尿病患者中高風險罹患心臟衰竭的人,包括正在接受特定藥物治療的患者。這個模型使用了兩個臨床試驗的數據,並以NT-proBNP水平、肌鈣蛋白T水平和BMI等因素作為新發心臟衰竭的預測指標。模型預測能力良好,經過不同患者群體驗證,包括正在接受藥物治療的患者。這有助於早期發現並或許預防第2型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臟衰竭。 PubMed DOI

研究發現,NT-proBNP水平高的人,不論有無心臟衰竭,都有較高風險。患有心臟衰竭的人,在住院、心血管死亡和腎臟事件方面風險更高,尤其是NT-proBNP水平較高者。這表示高NT-proBNP與不良結果有關,尤其是有臨床心臟衰竭診斷的人,風險更高。 PubMed DOI

研究發現西班牙心臟病學和內分泌學門診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心臟衰竭的患病率高,並有新病例出現。吸煙、藥物和心臟功能與心臟衰竭有關。雖然血糖控制不佳,但使用對心臟有益的糖尿病藥物比例低。研究強調門診管理T2D和HF需綜合處理。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可溶性腫瘤抑制因子-2 (sST2) 在預測開始腹膜透析 (PD) 患者心血管事件中的角色。研究中137名新診斷的PD患者在導管植入前測量sST2水平,隨後進行了平均17.3個月的隨訪。結果顯示,35.76%的患者經歷心血管事件,sST2水平較高的患者風險顯著增加,且sST2作為連續變數仍具預後意義。總結來說,基線血清sST2是新診斷PD患者心血管風險的獨立預測因子,並能提高預測準確性。 PubMed DOI

本研究探討N端前B型利鈉肽(NT-proBNP)和碳水化合物抗原125(CA125)與心臟射血分數保留型心衰竭(HFpEF)患者的最大有氧能力(峰值VO₂)之間的關係,並考慮慢性腎病(CKD)的影響。133名HFpEF患者接受心肺運動測試,結果顯示eGFR <60 ml/min/1.73 m²的患者NT-proBNP較高且峰值VO₂較低,而CA125在各組無顯著差異。NT-proBNP與峰值VO₂呈負相關,但在不同腎功能狀態下關聯性不同。總結來說,CA125是評估CKD患者運動不耐受性的有價值生物標記。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