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了頸動脈-股動脈脈搏波速度(ePWV)與重症慢性腎病(CKD)及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ASHD)患者死亡率的關聯。研究分析了1,173名來自MIMIC-IV數據庫的患者,並根據ePWV將其分為四個四分位數,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線比較生存率。結果顯示,ePWV較高的患者(特別是超過11.90 m/s)住院及一年內死亡風險顯著增加。研究確認了ePWV與死亡風險之間的線性關係,顯示ePWV可作為評估CKD和ASHD患者死亡風險的指標。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中,血管老化與腎損傷有關。超正常VA較不易出現蛋白尿,但早期VA則較容易伴隨蛋白尿和腎功能下降。研究使用baPWV評估血管老化程度,並將其分為超正常VA、正常VA和早期VA三種類別。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疾病(CKD)與心血管疾病和死亡有關。這項研究探討頸動脈-股動脈脈波速度(PWV)和尿白蛋白-肌酸酐(UAC)比值是否能預測CKD患者的疾病進展、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研究發現,UAC是CKD進展和綜合終點的重要預測因子,而PWV在這個人群中與這些結果無關聯。 PubMed DOI

研究發現脈壓、收縮壓、舒張壓和平均動脈壓對糖尿病患者心血管死亡率影響不大,但脈壓呈U型曲線,70-80 mm Hg可能影響死亡率。總結來說,血壓參數在末期腎臟疾病和糖尿病患者中並非強力預測死亡率的因素。 PubMed DOI

在腹膜透析(PD)患者中,血小板分布寬度(PDW)升高與增加全因和心血管死亡風險有關。一項涉及426名PD患者的研究發現,較高的PDW值與更高的死亡風險相關,即使調整了其他因素也是如此。PDW與死亡之間的關係呈現線性。這表明監測PDW水平可能有助於預測PD患者的結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在急性腎損傷(AKI)的危重病患中,估計的脈波速度(ePWV)與住院死亡率之間的關係。他們分析了5960名AKI患者的數據,發現高ePWV與增加的住院死亡風險有關。這項研究暗示ePWV可能是危重病患中AKI患者死亡率的有用預測因子。 PubMed DOI

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的CKD患者主動脈硬度較高,且與腹部和冠狀動脈VC有關。主動脈硬度可能是預測CKD患者VC的重要指標,特別是合併糖尿病的情況。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動脈硬化與慢性腎臟疾病(CKD)發生之間的關聯,研究對象為一個龐大的基於人口的群體。結果顯示,較高的動脈硬度,如主動脈脈波速度、預估頸動脈-股動脈脈波速度和主動脈脈壓,與發展CKD的風險增加有關。這些發現表明,評估動脈硬度有助於識別未來可能罹患CKD的個人。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一種新穎的非侵入性收縮功能指數,與血液透析(HD)患者的死亡率之間的關聯。研究對象為558名平均年齡66歲的HD患者,隨訪37.8個月。結果顯示,透過S:D比率(SDR)測量的收縮功能指數,與全因及心血管死亡率有顯著關聯。較高的SDR值與死亡風險增加相關,且在調整混雜因素後仍然成立。此外,透析過程中SDR的變化與去除的液體量有顯著差異,顯示SDR在預測HD患者死亡率及液體管理中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影響腹膜透析(PD)患者血清Angpt-2/Angpt-1比率的因素,及其與心血管和整體死亡率的關聯。325名來自仁濟醫院的PD患者參與,平均年齡56.9歲,治療中位時間32.4個月。主要發現包括:脈壓和高敏感性C反應蛋白(hs-CRP)與Angpt-2/Angpt-1比率正相關,殘餘腎功能則負相關。高比率被視為心血管死亡率(HR = 2.467)及全因死亡率(HR = 1.486)的獨立預測因子,且在男性患者中顯著相關。總之,高Angpt-2/Angpt-1比率是PD患者的重要風險因素。 PubMed DOI

這項系統性回顧研究探討動脈僵硬度與慢性腎病(CKD)之間的關聯,分析了42項高品質的隊列研究。結果顯示,動脈僵硬度可能預測新CKD病例及腎功能快速下降,但在CKD進展中的角色仍不明確。17項研究中,有13項發現動脈僵硬度與新CKD病例有正相關,然而在控制風險因素的研究中,正相關減少至6項。作者建議需進一步的縱向研究來釐清這些關係。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