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比較隧道式帶袖導管(TCCs)和動靜脈瘻管(AVFs)對老年血液透析患者的影響,分析了2119名患者的數據。結果顯示,兩組的全因死亡率無顯著差異,但使用TCCs的患者面臨較高的重大不良心血管和腦血管事件、住院及感染風險。多變量分析指出,高查爾森共病指數(CCI)是死亡風險因素。總體而言,使用AVFs的患者相對於TCCs的患者,風險較低。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發現血液透析患者中,擁有動靜脈瘻管的患者死亡風險最低,其次是動脈表層化,最後是隧道式袖口中心靜脈導管。如果不適合瘻管,則動脈表層化患者的存活率優於隧道式袖口中心靜脈導管患者。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比較了在最初使用中央靜脈導管(CVC)的血液透析患者中,兩種血管通路(AVF vs. AVG)的策略。對於AVF的更為選擇性放置,相較於最大化AVF的建立,結果導致了較低的程序頻率和成本。這表明臨床醫師在AVF的放置上應更加慎重,以改善血管通路的結果。 PubMed DOI

研究發現血液透析患者使用隧道導管與較低死亡率有關,尤其對老年患者。血管疾病是導致死亡的重要風險因素。建議隧道導管可能是一個適當選擇,死亡率更多與合併症有關,而非使用的血管通路類型。 PubMed DOI

研究發現,血液透析患者的動靜脈瘻管(AVF)存活與UCR水平及暫時性中心靜脈導管插管時間有關。女性患者中,UCR高且暫時導管插管時間長者,AVF存活率較低。建議利用UCR預測AVF存活,並早期拔除暫時導管以改善結果。 PubMed DOI

研究比較了晚期慢性腎臟疾病患者,在透析前植入動靜脈瘻與AV移植物的結果。結果顯示,腎功能低於每1.73平方米15毫升/分鐘時,AV移植物患者開始透析時較不需使用導管。AV瘻患者則需更多次手術。建議腎功能低於每1.73平方米15毫升/分鐘的患者,植入AV移植物可能減少透析開始時使用導管的需求。 PubMed DOI

研究發現許多患者在血液透析初期使用導管,原因是對永久通路建立時機不確定。研究300名患者後發現,血清磷、糖尿病性腎病變和半胱氨酸蛋白酶C等因素與開始透析時間有關。半胱氨酸蛋白酶C有預測價值,整體模型效果更佳,可幫助個別規劃動脈靜脈瘻手術。 PubMed DOI

最新研究指出,有些人可能過度看好動靜脈瘻(AV fistula)相對於移植的優勢。一項法國研究分析了開始血液透析的患者,發現AV移植相較於瘻,雖然建立後住院風險較高,但並不一定增加其他原因的住院或死亡風險。 PubMed DOI

研究比較了超聲和DSA引導下植入TDC的效果。研究包括2020年至2022年在一家醫院進行的TDC植入。兩組經過人口統計和臨床特徵配對後,都有足夠的導管功能。DSA引導組在洗腎終止次數較少,導管定位較準確。DSA引導下的插入表現優異,特別是導管定位的精確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無接觸技術與傳統技術在腎衰竭患者自體動靜脈瘻管(AVF)創建上的效果。179名患者的隨機對照試驗顯示,無接觸技術的成熟率為93%,主要功能通暢率為72%,均高於傳統技術的89%和62%。年齡超過55歲、女性及靜脈直徑小於1.8毫米的患者,AVF失敗風險較高。特別是對於靜脈較小的患者,無接觸技術的成熟率和通暢率也顯示出明顯優勢。總體來看,無接觸技術提供了更佳的結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來自日本透析治療學會的數據,探討2007年開始血液透析的成人患者,血管通路(VA)建立的最佳時機。患者被分為早期、臨近和晚期三組。研究發現,早期和臨近建立VA的患者在1年內的全因死亡率較低,尤其是早期建立的患者,死亡風險顯著降低。結果顯示,至少在透析前1個月建立VA能降低死亡率,早期建立效果更佳。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