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研究利用拉曼光譜學區分心臟手術後急性腎損傷(AKI)和非AKI患者,找到獨特尿液生物標記,並成功區分不同AKI階段。結果顯示各組代謝有明顯差異,每個AKI階段都有獨特特徵。研究高辨識率區分AKI患者和非AKI受試者,有助於改善腎臟疾病管理,未來或可發展有效檢測和監測AKI的拉曼光譜學方法。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急性腎損傷(AKI)是一種常見且複雜的健康問題,尤其在低中收入國家更為普遍。它可能導致短期內的死亡率上升、併發症增加、住院時間延長及高昂的醫療費用。長期來看,AKI可能引發慢性腎病、腎衰竭及心血管疾病,甚至提高死亡風險。雖然有些預防和治療策略,但護理主要還是以支持性措施為主,並針對根本原因進行處理。對於從AKI中恢復的患者,建議進行長期隨訪,但最佳的護理模式仍待確定。 PubMed DOI

心臟手術後的急性腎損傷(AKI)是一種嚴重的併發症,目前缺乏特定藥物治療。研究分析了2504名患者,發現32種與AKI相關的代謝物,其中N-乙酰色氨酸在AKI患者中顯著升高。進一步研究顯示,N-乙酰色氨酸能保護腎臟,並透過與KEAP1蛋白互動來激活Nrf2,促進細胞保護基因的轉錄。因此,N-乙酰色氨酸可能成為心臟手術後保護腎臟的潛在治療選擇。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調查了接受心臟手術的兒童急性腎損傷(AKI)發生率及其與臨床結果的關聯。共納入2,519名患者,507名(20.8%)發展為AKI,其中337名為第1期,77名為第2期,93名為第3期。研究顯示,SCr-AKI患者在重症監護病房的住院時間較長,住院費用也增加。結合SCr和CysC可更準確評估AKI風險,術後CysC的切割值1.29 mg/dL被認為是重要的評估指標。建議在高風險兒童中使用CysC以提高AKI診斷準確性。 PubMed DOI

急性腎損傷(AKI)對全球死亡風險影響深遠,每次發作都會提高長期死亡的風險,尤其是腎功能未完全恢復時。這篇回顧研究檢視了1990至2024年間的相關文獻,探討腎臟恢復的定義與預測。文中分析了現有的腎臟恢復標準,並回顧了七項替代生物標記的研究,還總結了四項大型隨機研究的結果。目前尚無統一的腎臟恢復定義,但某些生物標記可幫助預測恢復機率,且沒有特定透析方法被證實能促進恢復。 PubMed DOI

急性腎損傷(AKI)是一個重要的臨床問題,影響近20%的住院病人及超過50%的重症監護病房病人。研究顯示,14%的病人經歷AKI,大多數為第一期,持續性AKI的病人佔31%,且這類病人有較差的臨床結果,包括更高的死亡率和更長的住院時間。持續性AKI病人的一年死亡率是沒有AKI病人的五倍,顯示出需要針對性策略來有效管理AKI,防止其持續發展。 PubMed DOI

急性腎損傷(AKI)是一種常見的情況,會增加健康風險和醫療成本。早期檢測和管理對改善病人結果非常重要。近期在腎臟影像學和組學技術的進展,雖然增強了我們對腎損傷的理解,但也帶來了挑戰。這篇綜述探討了基於質譜成像的空間代謝組學在研究缺血和毒素引起的AKI的應用,提供了對病理生理學的見解,特別是脂質代謝和能量轉換的變化。持續的研究對於推進腎損傷的診斷、機制和治療至關重要。 PubMed DOI

這項研究發現,新的尿液和血液生物標記能比現有標準更早、更準確偵測到癌症病人因cisplatin治療引起的腎損傷,甚至能發現標準檢測沒抓到的「亞臨床」腎損傷,代表目前常用指標其實低估了腎損傷的發生率。 PubMed DOI

這項多中心研究發現,心臟手術後早期測量尿液細胞角蛋白20(uCK20),能有效預測哪些病人較容易發生嚴重急性腎損傷(AKI)及30天內重大腎臟不良事件。uCK20的預測能力比現有腎損傷指標更好,納入臨床評估後能大幅提升風險判斷準確度,外部驗證也證實其效果,有望成為術後早期預測AKI的重要工具。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超過1.7萬名ICU急性腎損傷病人,根據腎功能和尿量變化分成四種亞型。結果發現,腎功能惡化但尿量增加的病人死亡率最高,腎功能改善且尿量穩定的病人預後最好。這有助於未來針對不同AKI病人,提供更精準的治療建議。 PubMed DOI

單靠血清肌酸酐(SCr)無法分辨急性腎損傷(AKI)是脫水還是真正腎臟受損。這項印度急診研究測試uNGAL尿液試紙,發現初次檢查uNGAL升高能準確預測持續性腎損傷(SCr超過48小時),且與住院死亡率較高有關。uNGAL試紙特異性高、敏感度中,能幫助急診快速找出真正腎損傷患者。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