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慢性腎臟疾病(CKD)和心血管疾病(CVD)常見於老年人,研究指出視網膜年齡差異與兩者有關。透過深度學習模型預測視網膜年齡,結果顯示高視網膜年齡差異與CKD和CVD風險增加相關。這表示視網膜年齡差異可幫助辨識CKD風險高的人,以及患有CKD和心血管疾病風險高的人。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隨著全球人口老化,慢性腎臟病(CKD)預計在2050年將影響某些地區超過10%的人口,特別是低收入國家面臨重大健康與經濟挑戰。為了減緩CKD的流行,必須加強針對可改變風險因素的預防措施,實施有效的篩檢計畫,並確保負擔得起的腎臟保護藥物可供應。年長CKD患者需多學科管理,並考慮保守治療及改善生活品質的介入措施,如疼痛管理和緩和醫療。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男性與女性在慢性腎臟病(CKD)進展上的差異,特別是心血管代謝風險因素的影響。分析了來自英國威爾斯超過110萬名成人的數據,發現: - 73歲前兩性eGFR下降趨勢相似,但73歲後男性下降較快,尤其是有心臟衰竭或吸煙的男性。 - 社會經濟剝奪對73歲以上女性的eGFR影響顯著,而心血管因素對男性更關鍵。 - 年長女性發展重度腎衰竭的可能性低於男性。 研究強調CKD臨床管理需考慮性別差異及社會經濟因素,並建議進一步研究其他風險因素。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病(CKD)正成為全球健康的重大挑戰,因為其發病率持續上升,並可能導致腎衰竭和心血管疾病等併發症。CKD常在晚期才被發現,因此早期篩檢對於預防腎功能惡化及降低心血管風險至關重要。本文回顧了CKD的診斷測試進展,強調針對高風險個體進行白蛋白尿篩檢的重要性。雖然有指導方針建議篩檢,但實際遵循率不高。近期研究顯示全人群篩檢具有效性和成本效益,未來需提升醫療系統對篩檢的認識。 PubMed DOI

全球人口逐漸老化,預計到2050年,16%的人口將是老年人。這群人特別容易罹患慢性腎病(CKD)和心血管疾病(CVD),後者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且常無早期警示。近期研究已找出幾個潛在的生物標記,能幫助早期檢測CKD患者中的CVD。這篇綜述將這些生物標記分為四類,強調其臨床重要性,並指出需進一步研究,以改善對這高風險族群的預防與治療策略。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老年人新發慢性腎病(CKD)建立了一個簡單的風險預測模型,因為腎功能惡化對這群人來說是一大健康問題。研究包含5,416名65歲以上的參與者,透過多變量Cox回歸分析找出主要預測因子,如年齡、性別、糖尿病等。模型表現良好,兩年、三年和四年的一致性指數分別為0.802,AUC值也相當高。這個模型能有效識別CKD風險,幫助基層醫療進行及時干預。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老年人輕度至中度降低腎小管過濾率(GFR)進行調查,特別是eGFR介於45-59 ml/min/1.73 m²的慢性腎病(CKD)3A期個體。分析了2012至2017年韓國超過770萬名40歲以上參與者的數據,發現65至74歲中有10.0%,75歲以上則有16.3%屬於此範圍。研究指出,這些老年人相比於eGFR在60-89 ml/min/1.73 m²的個體,腎衰竭、心血管疾病及全因死亡率的風險顯著提高,強調了監測腎臟健康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篇回顧強調糖尿病、慢性腎臟病(CKD)和心血管疾病(CVD)之間的密切關聯,指出糖尿病和CKD患者的壽命縮短及健康風險增加。全球糖尿病相關的CKD逐漸上升,成為腎衰竭的主要原因。回顧中提到,糖尿病透過細胞衰老、發炎等機制加速血管老化,導致動脈僵硬和認知衰退。抗老化荷爾蒙Klotho和sirtuins在CKD中減少,建議透過飲食、生活方式和藥物干預來減緩CKD進展及CVD風險。現有治療方法如RAAS抑制劑等,可能有助於改善這些老化途徑,促進糖尿病患者的長壽。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調查了118名慢性腎病(CKD)患者,探討CKD的嚴重程度與眼底損傷的關聯。研究發現,不同CKD階段的健康指標如年齡、血壓、血紅素等存在顯著差異,且CKD階段與眼底病變的嚴重程度有正相關。特別是晚期CKD(第5期)患者的眼底損傷風險較高,強調了定期眼底檢查和早期介入的重要性,並為未來研究提供了新方向。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腎功能與記憶相關疾病的關聯,數據來自中國健康與退休縱向研究,共有5,282名參與者。分析了四種腎小管過濾率(eGFR)指標,結果顯示eGFR低於90 mL/min/1.73m²的個體,罹患記憶相關疾病的風險較高,危險比率介於1.27到1.56之間。eGFR的提升與疾病風險降低有關,亞組分析也支持這些結果。研究建議進一步探討腎功能受損作為記憶相關疾病的潛在指標。 PubMed DOI

在健康、無糖尿病的成年人中,視網膜血管較寬和腎功能(GFR)11年內較快下降有關,但明顯的視網膜病變(如微血管瘤、出血)則無關。這代表細微的微血管變化,可能才是腎功能隨年齡流失的主因。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