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洗腎病患者的血清鎂水平、貧血和死亡之關係研究資料有限。一項利用日本洗腎結果和實踐模式研究(J-DOPPS)數據的研究指出,血清鎂水平與促紅細胞生成素抗性指數(ERI)有關。較低鎂水平與較高ERI相關,而稍微較高水平則與較低全因和心血管疾病相關死亡有關。調整鎂水平可能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早逝風險的低成本策略。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發現低劑量ESA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可能增加死亡風險,而高劑量則未顯示相同風險。進一步研究將有助於確認這些結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血清鎂水平與血液透析(HD)患者輕度認知障礙(MCI)之間的關係。他們發現存在U型關聯,表示低和高鎂水平都與MCI風險增加有關。為了降低MCI風險,最佳範圍為1.12-1.24毫摩爾/升。次群分析顯示在某些群體中結果一致。 PubMed DOI

研究發現,PD患者若鈣、磷和甲狀旁腺素水平過高,死亡風險較高;鈣水平過低則尿液減少速度快。磷和甲狀旁腺素水平低,轉換至血液透析風險低。因此,控制這些指標可能有助於改善PD患者的狀況。 PubMed DOI

研究發現血液透析患者使用質子幫浦抑制劑(PPIs)可能導致對促紅細胞生成素(ESAs)的抗藥性增加,需謹慎處理貧血。 PubMed DOI

貧血在慢性腎臟病患者中很常見,通常會用促紅素來治療。這研究探討了影響促紅素抗性指數(ERI)及其與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率的因素。研究使用了中國血液透析結果和實踐模式研究(DOPPS)5的數據。分析發現透析歷程、白血球數、透析器類型、身體質量指數、性別和白蛋白等因素與ERI水平有關。高ERI與增加的全因死亡率有關,尤其是在某些亞組中。監測ERI可以幫助預測血液透析患者的死亡風險,對ERI高的患者需要更密切的關注。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慢性腎臟病患者的鎂水平與心血管結果之間的關係。他們發現,較高的總鎂水平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風險增加有關。然而,游離鎂水平並未顯示相同的關聯性。 PubMed DOI

血液透析患者常出現鐵和甲狀旁腺激素不平衡,影響對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的效果。研究發現,鐵相關指標如肝素、鐵蛋白、CHr和TSAT,以及PTH水平都與EPO抗性有關。肝素可能調節了PTH和EPO抗性之間的關係。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觀察了接受持續腹膜透析(CAPD)的患者,以確定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因素,並與血清鎂水平的相關性。他們發現低血清鎂水平與這些事件的風險增加有關,而高水平則與更好的存活率相關。低血清鎂被確認為CAPD患者心腦血管事件的預測因子。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血清鎂水平與重症肝硬化患者急性腎損傷(AKI)之間的關聯。研究分析了3,228名住院於ICU的肝硬化患者,結果顯示68.6%的患者出現AKI。研究發現,血清鎂水平較高與AKI風險增加獨立相關,特別是當血清鎂在1.6-2.6 mg/dL時,AKI的比值比為1.89,而在2.6 mg/dL或更高時,則為2.19。這顯示隨著鎂水平上升,AKI風險也隨之增加,建議進一步進行隨機試驗以驗證這些結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1998至2015年間,血液透析病人的死亡率變化,重點在美國、日本及四個歐洲國家的設施實踐對生存率的影響。結果顯示,歐洲生存率每十年改善13%,日本改善12%,而美國則驚人地改善了47%。改善的主要因素包括Kt/V、磷管理及AV瘻管使用等臨床實踐。研究強調這些實踐對病人生存率的重要性,但也指出未測量的病人特徵變化可能影響結果,未來的改善仍需依賴持續的臨床實踐演變。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