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研究比較了三種不同的組織學評分系統,發現腎臟風險評分(RRS)和梅奧診所慢性評分(MCCS)能夠預測末期腎臟疾病和死亡,而Berden分類預測性較低。動脈高血壓、血清肌酸酐水平和正常腎小球百分比等因素被確定為ESKD的獨立預測因子。RRS和MCCS評分是腎臟存活的獨立預測因子,與高血清肌酸酐和動脈高血壓一起,而Berden分類預測性較低。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利用超過1500名患者數據修訂了ANCA腎臟風險評分,提高了預測能力。新評分經驗證後表現優秀,可優化臨床實踐和腎炎試驗的預後評估。 PubMed DOI

研究發現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相關的血管炎患者常有腎臟受累,影響預後。末期腎臟疾病發展率高,存活率低,感染是主要死因。早期診斷重要,組織學評分系統可預測腎臟結果。透析後有患者恢復腎功能,腎移植效果良好。 PubMed DOI

一項多中心研究開發了針對AAV-GN患者的新死亡預測評分"DANGER",表現優於現有評分,包括年齡、高血壓、肌酸酐和血紅素水平。需要進一步驗證其在不同人群中的實用性。 PubMed DOI

Berden分類和ANCA腎臟風險評分用於評估AAV/GN患者的腎臟病變風險,研究顯示腎臟風險評分在預測長期腎功能和末期腎臟疾病方面表現較佳。 PubMed DOI

研究發現腎臟替代療法和正常腎小球比例是預測抗GBM疾病患者末期腎臟疾病的重要因素。正常腎小球比例≥10%的患者預後較佳。風險分層工具對預測ESKD有用,但長期結果仍需進一步研究。正常腎小球比例和血清肌酸酐水平是重要指標。風險分層工具適用於抗GBM疾病患者,但長期效果待確認。 PubMed DOI

在研究日本AAV患者的腎臟病變,發現新的ANCA新月狀評分百分比(PACS)可預測腎臟結果,尤其對於末期腎臟疾病(ESKD)的風險。這個新評分系統可能有助於預測患者的腎臟預後,並值得在其他族群中進一步驗證。 PubMed DOI

一項針對262名患有PLA2R相關性膜性腎病的病人的研究發現,腎臟慢性程度,透過因素如腎小球硬化和小管萎縮來評估,預測了腎功能惡化。非最小慢性程度也是導致腎臟不良結果的風險因素。將腎臟慢性程度與KDIGO風險分類整合,提高了預後預測的準確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觀察了接受治療後仍進展至末期腎臟疾病的ANCA相關血管炎和腎小球腎炎患者。他們分析了接受不同緩解誘導治療的患者,發現在診斷時的某些因素,如血清肌酸酐水平和腎臟活檢結果,與腎功能恢復、停止洗腎以及持續末期腎臟疾病有關。血漿置換並未對這些結果產生顯著影響。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腎臟風險評分(ARRS)在預測65歲以上ANCA相關血管炎(AAV)患者的腎臟存活率的效果。分析192名主要為顯微鏡下多血管炎的患者,結果顯示ARRS能將患者分為高、中、低風險組,且其預測腎病末期(ESKD)的能力較差,特別是高風險患者。研究建議考慮透析狀態可提升ARRS的預測準確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中國患者的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腎臟風險評分進行探討,特別是髓過氧化物酶相關的ANCA腎小球腎炎。分析340名患者,結果顯示ANCA腎臟風險評分在預測末期腎病(ESKD)風險上優於Berden分類。少尿組的腎功能較差,ESKD進展率高達83.3%。研究確認少尿為ESKD的獨立風險因素,並提出新模型(ANCA腎臟風險評分-U),提升預測效能,建議將少尿納入評分以增強預測能力。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