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發現,與男性相比,婦女在冠狀動脈搭橋手術(CABG)後更容易出現移植物失敗。婦女的移植物失敗與心臟病發作、重複手術和死亡風險增加有關。然而,在接受CABG手術的婦女中,較高的死亡風險並非直接與移植物失敗有關。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發現,在接受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SGLT2抑制劑和GLP-1受體激動劑的比例很低。SGLT2抑制劑的處方比GLP-1受體激動劑更常見。患者過去是否有血管或腎臟疾病等因素,會影響SGLT2抑制劑的使用率;而肥胖則會增加GLP-1受體激動劑的使用率。 PubMed DOI

研究發現冠狀動脈搭橋手術後移植物失敗風險高,受年齡、性別、吸菸和他汀藥物使用等因素影響。失敗患者易罹心肌梗塞、需再手術及增全因死亡風險。強調監控移植物通暢度重要,並影響手術後結果。 PubMed DOI

研究比較左主冠狀動脈疾病合併腎功能受損患者接受血管重建術(PCI vs. CABG)的結果。不論腎功能狀況,CABG手術的院內不良事件率較高。追蹤結果顯示,PCI和CABG在兩組病患中表現相似。對於左主冠狀動脈疾病合併腎功能受損的患者,PCI可能更適合避免院內事件。 PubMed DOI

冠狀動脈疾病患者,腎功能異常增加死亡風險,CABG手術降低死亡率,尤其對正常和輕度腎功能異常患者效果較好。對中度腎功能異常患者,CABG和PCI效果差異不大。早期發現輕度腎功能異常對選擇最佳血管重建策略至關重要。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男性和女性腎臟移植的移植物存活差異。瑞典從1965年至2017年的腎臟移植患者數據顯示,女性在最近的時期(2006年至2017年)的移植物存活時間較男性短。這種差異在早期時期並未觀察到。女性也有更多經活檢證實的排斥反應。 PubMed DOI

ISCHEMIA試驗發現,對於穩定冠狀動脈疾病患者,接受侵入性治療(如血管造影和血管重建)與保守治療相比,缺血事件風險相似。研究比較了接受PCI或CABG的患者結果,發現CABG患者早期風險較高,但長期風險較低。早期血管重建與較高早期風險有關,但長期心血管事件風險較低。 PubMed DOI

一家心臟功能診所的研究指出,女性佔心臟衰竭患者的28.2%,最常見的診斷是伴隨降低射血分數的心臟衰竭。擴張型心肌病是女性心臟衰竭的主因,常見合併症有糖尿病、高血壓和肥胖。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和心臟移植,顯示女性心臟衰竭患者需要更專業的照護。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性別對同時患有ST段抬高心肌梗塞(STEMI)及慢性腎病(CKD)或末期腎病(ESRD)患者的影響。分析2012至2020年的全國住院病人樣本,發現CKD患者中,女性住院死亡率為16.7%,高於男性的12.7%。而在ESRD患者中,男女住院死亡率無顯著差異,但女性接受冠狀動脈旁路手術和機械循環支持的機會較少。研究建議需進一步探討這些差異的原因。 PubMed DOI

心臟手術後的急性腎損傷(CSA-AKI)是一個重要的併發症,特別是與體外循環(CPB)有關。這些因素如血液稀釋、低體溫和低血壓等,可能會影響腎臟微循環,導致腎損傷。CSA-AKI的發生率約30%,研究顯示女性在此方面更敏感,尤其是更年期後。雌激素被認為對腎臟有保護作用,但更年期後的女性風險增加。這篇綜述探討了CSA-AKI的機制、性別差異及預防策略,強調需針對性別的管理方式,以改善心臟手術患者的治療效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腎動脈狹窄(RAS)對冠狀側支循環的影響,以及在缺血性心臟病患者中,慢性完全阻塞(CTO)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後的五年結果。58名接受CTO PCI的患者中,21名有RAS,37名無RAS。結果顯示,RAS患者的側支循環發展較差,五年生存率也顯著低於非RAS患者。單變量分析顯示側支發展是生存的預測因子,但多變量分析中只有年齡和RAS是顯著因子,RAS的死亡風險高達6.680。結論指出,RAS與CTO PCI後的生存結果較差有關。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