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這項研究探討了在研究冠狀動脈疾病患者的抗凝血治療的隨機對照試驗(RCTs)中,出血事件與死亡之間的關係。他們發現在這些試驗中,出血事件並不是一個可靠的預測死亡的替代指標。分析結果沒有顯示出出血事件與死亡之間有顯著的相關性,這表明出血事件可能無法準確反映這些試驗中對死亡的影響。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發現,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症患者植入支架後,只用替卡格雷洛比加阿斯匹靈效果好,減少出血風險且不增加心血管問題。一個月後停止阿斯匹靈,單獨用替卡格雷洛可能更適合這些患者。 PubMed DOI

Ticagrelor對患有2型糖尿病和冠狀動脈疾病的病人有助於減少主要心血管事件,但也增加出血風險。研究指出,Ticagrelor可降低肢端事件,特別是血管重建和急性缺血,與是否有周邊動脈疾病無關。研究顯示,Ticagrelor或許能減少2型糖尿病和動脈硬化患者的肢端事件,但也增加出血風險。需進一步研究整體效益和風險,包括非冠狀動脈疾病患者。 PubMed DOI

研究比較了高出血風險患者使用1個月和3個月雙抗血小板療法後的結果。結果顯示,1個月DAPT可降低出血風險,且在12個月後對NSTE-ACS和穩定患者的死亡或心臟病發作風險相似。總結來說,1個月DAPT可能在降低出血風險的同時,保持與3個月DAPT相似的效果。 PubMed DOI

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後的雙重抗血小板療法(DAPT)可考慮從3個月縮短至1個月,對高出血風險患者是安全有效的。研究發現,無論有無慢性腎臟疾病(CKD),1個月和3個月DAPT組的死亡或心臟病發作風險相似,1個月DAPT似乎有較少出血事件的趨勢。 PubMed DOI

一項針對接受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TAVI)且服用口服抗凝劑的患者的研究,隨機比較了手術中持續抗凝與中斷抗凝的效果。研究發現,持續抗凝組有16.5%的患者出現主要事件,而中斷抗凝組為14.8%,顯示持續抗凝並無明顯優勢(P = 0.18)。雖然兩組血栓事件相似,但持續抗凝組的出血事件顯著較高(31.1%對21.3%)。總結來說,對於TAVI患者,持續抗凝在30天內並未提供安全上的優勢。 PubMed DOI

最近一項多中心試驗針對心房顫動及穩定冠狀動脈疾病患者的長期抗血栓治療進行調查。研究比較了1,040名患者接受的單一藥物治療(edoxaban單藥)與雙重抗血栓治療(edoxaban加抗血小板藥物)。結果顯示,單藥組的主要健康事件發生率為6.8%,而雙重治療組則為16.2%,顯示單藥治療風險顯著較低。此外,重大出血的發生率在單藥組為4.7%,雙重治療組為14.2%。這些結果顯示,edoxaban單藥治療在此患者群體中風險較低。該研究由心血管研究基金會資助。 PubMed DOI

這項針對急性冠脈症候群(ACS)患者的統合分析,主要比較減少雙重抗血小板治療(DAPT)至單一使用ticagrelor的療效與安全性。研究結果顯示,ticagrelor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CE)發生率為2.8%,低於DAPT的3.2%,顯示非劣性。此外,ticagrelor顯著降低重大出血風險至0.9%,並且全因死亡率也較低。研究還發現,ticagrelor對女性及ACS患者可能有額外益處。總體而言,短期DAPT後轉用ticagrelor不會增加缺血風險,且能降低出血風險,值得進一步研究。 PubMed DOI

這項研究針對接受乙醯水楊酸(ASA)治療以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慢性腎臟病(CKD)患者,分析哪些特徵會增加出血風險。研究對900名不依賴透析的CKD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顯示9.1%的患者發生重大出血,主要是消化道出血。發現年齡是出血的主要預測因子,出血患者平均76.5歲,未出血者則為74歲。這強調在評估CKD患者使用ASA的安全性時,年齡及心血管風險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阿斯匹靈對慢性腎病(CKD)患者心血管事件及出血風險的影響,對象為未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40至79歲成年人。研究比較了15,861名使用阿斯匹靈的患者與79,305名未使用者。結果顯示,阿斯匹靈使用者的心血管事件發生率略低,但未達統計意義;相對地,重大出血事件的發生率顯著較高,風險增加45%。因此,對於這類患者,使用阿斯匹靈進行初級預防需謹慎考量。 PubMed DOI

在高出血風險患者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時,短期雙重抗血小板治療(DAPT)後使用阿斯匹靈單藥能有效減少出血並維持缺血保護。本研究比較了1個月與3個月的DAPT方案在男女患者中的效果。結果顯示,兩種方案在死亡或心肌梗塞的發生率相似,且1個月DAPT的出血率較低,但未達統計顯著性。總體而言,1個月和3個月的DAPT在缺血事件風險上相似,1個月方案顯示出較少的臨床相關出血趨勢。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