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胃潰瘍通常是因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特定藥物、壓力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治療方式包括根除幽門螺旋桿菌、使用降酸藥物,並在出血時使用高劑量的降酸藥物。正在使用抗凝血藥物的患者需特別注意。治療幽門螺旋桿菌需考慮當地的抗藥情況。建議高風險患者預防性使用降酸藥物。研究包括新型降酸藥和幽門螺旋桿菌疫苗。正確使用降酸藥通常安全,但停藥時需謹慎。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發現某些抗糖尿病藥物可能降低胃腸道疾病風險,但也可能增加胃潰瘍風險。其他藥物則沒有明顯影響。這項研究有助於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胃腸健康,值得進一步探討。 PubMed DOI

外分泌胰腺功能不全(EPI)是一種罕見的併發症,與由志賀毒素大腸桿菌(STEC)引起的溶血性尿毒症綜合症(HUS)有關。報告中提到一名4歲女孩因STEC-HUS住院並需透析,後來發展出急性胰腺炎和糖尿病。雖然她的澱粉酶和脂肪酶在15天後恢復正常,但隨後出現EPI症狀,經檢查確認。她接受了三個月的胰腺酶替代療法,糞便檢查恢復正常。這案例提醒我們,對於有急性胰腺炎或糖尿病的STEC-HUS兒童,應提高對EPI的認識。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血清尿酸水平與接受腹膜透析患者腸胃出血的關聯,發現高尿酸水平會增加腸胃併發症的死亡風險。研究分析了2,498名患者,最終選取1,762名進行深入研究。結果顯示,尿酸升高的患者腸胃出血風險增加,風險比為1.868。此外,高尿酸水平與質子泵抑制劑的使用有顯著互動,可能降低腸胃出血風險。總之,高尿酸水平是這群患者腸胃出血的獨立風險因素。 PubMed DOI

消化性潰瘍病影響約1%的美國人口,每年有54,000人因出血性潰瘍住院。上腹部疼痛的常見原因中,10%與此病有關,主要原因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和使用阿斯匹靈或非類固醇抗炎藥。併發症包括出血、穿孔和幽門梗阻,每年約有10,000人因此死亡。診斷通常透過內視鏡,治療則以酸抑制劑為主,根除H. pylori可顯著降低復發率。有效管理此病對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非常重要。 PubMed DOI

傾倒症候群主要出現在接受減重手術或上消化道手術的病人,會出現早期和晚期症狀,後者稱為術後低血糖。診斷依賴病史和症狀識別,並可透過刺激測試確認。管理上通常從飲食改變開始,可能使用增稠劑或糖苷酶抑制劑。對於嚴重病例,生長抑素類似物是有效治療,但成本高且有副作用。持續低血糖可考慮其他藥物或外科介入。研究也在探索新療法,整體而言,傾倒症候群是一種需重視的手術併發症。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胰高血糖素樣肽-1 (GLP-1) 受體激動劑對幽門螺旋桿菌 (H. pylori) 感染治療成功率的影響。分析了2014至2023年間426名使用GLP-1藥物的患者,根除率達86.6%,而未使用者為83.7%。特別是接受semaglutide治療的患者,根除率高達93.8%。即使在調整傾向得分後,semaglutide仍顯示出顯著的根除成功率提升。其他影響因素包括男性、較高社會經濟地位、四重療法及年齡較大。總結來說,semaglutide與抗生素合併使用能提高H. pylori感染的根除率。 PubMed DOI

質子泵抑制劑(PPIs)在重症監護病房(ICU)常用來預防壓力性潰瘍,但與新發急性腎損傷(AKI)的關聯尚不明。根據一項分析7,498名ICU病人的研究,發現使用PPIs的病人中有30.7%發展為新發AKI,而對照組為24.1%。調整後的比值比(OR)為1.43,顯示出顯著關聯。研究建議在使用PPIs時需謹慎考量,以降低AKI風險。 PubMed DOI

胃輕癱是一種影響胃排空的疾病,會引起噁心、嘔吐、腹脹和腹痛等症狀。可能由糖尿病、手術或某些神經肌肉疾病引起。診斷通常透過排除機械性阻塞來進行。治療方法包括藥物和營養支持,'metoclopramide'是唯一獲得FDA批准的專用藥物。雖然已有治療選擇,但對於對標準療法無效的患者,仍需更有效的藥物。 PubMed DOI

一名36歲糖尿病男性從semaglutide換成tirzepatide後,短時間內出現嚴重腸胃不適,最後發生十二指腸潰瘍穿孔,需緊急手術,且發現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這案例提醒,tirzepatide在有幽門桿菌感染者,可能提高嚴重腸胃併發症風險,臨床上要特別注意並加強監測。 PubMed DOI

21位拉丁美洲專家回顧文獻,提出30項針對GERD(胃食道逆流)的診斷與個人化治療建議,內容包括診斷方式、藥物與手術選擇,以及針對肥胖、孕婦、年長者等特殊族群。強調透過正確檢查辨識不同表現型,能提供更適合的治療,提升病患照護品質。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