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一項研究比較了在心臟或腹部手術前皮膚消毒中,碘聚酮和氯己定葡萄糖醇酒精溶液的有效性,以預防手術部位感染(SSIs)。這項試驗涉及瑞士的3360名患者,發現碘聚酮在預防SSIs方面與氯己定葡萄糖醇酒精溶液不相上下。結果在不同類型的手術中都是一致的。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研究評估各種敷料對預防出口部位感染(ESI)和腹膜炎的效果,結果顯示抗菌敷料最有效,非抗菌阻塞敷料次之。對於成熟ESI的預防,沒有特定敷料被視為成本效益高。然而,在預防腹膜炎方面,各種敷料效果並無明顯差異。總結來說,沒有特定敷料被強烈推薦用於預防ESI或腹膜炎。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AI語言模型ChatGPT在診斷和管理前肩不穩定性,以及預防小兒脊椎手術感染方面,與骨科醫生的可靠性比較。結果顯示,ChatGPT在14個陳述上與專家意見有合理相關性,但同意程度較低。特別是在紫外線使用的陳述上,ChatGPT的回應與專家不一致,可能因為新文獻影響。總體來看,ChatGPT在簡單問題上準確性尚可,但面對複雜問題時限制明顯。這項研究強調了評估AI在臨床環境中可靠性的重要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比較接受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的患者中,使用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SGLT-2)抑制劑與未使用者對比造影劑引起的腎病(CIN)發生率。經過傾向匹配後,共分析192名患者,結果顯示SGLT-2抑制劑組CIN發生率為8.3%,對照組為6.3%,差異不顯著(p = 0.58)。研究結論認為,SGLT-2抑制劑在此情境下不會增加CIN風險,建議在PCI前使用是安全的,但仍需進一步前瞻性研究確認。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在接受血液透析的小兒患者中,使用4%四鈉EDTA作為中心靜脈導管(CVC)鎖定溶液的安全性與有效性。研究顯示,CVC相關血流感染(CRBSI)的發生率顯著下降,從每1000導管天數0.89次降至0.18次,CVC更換程序的比率也從1.99次降至1.29次。整體來看,使用4%四鈉EDTA能有效減少CRBSI及CVC更換,可能有助於提升小兒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持久性。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在重症監護病房(ICU)中,使用5%葡萄糖溶液取代0.9%氯化鈉作為靜脈藥物稀釋劑,對COVID-19患者高鈉血症的影響。研究納入265名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入住ICU的成人患者,結果顯示轉用5%葡萄糖後,平均鈉水平降低,重度高鈉血症的發生率顯著下降(葡萄糖組6.6%,氯化鈉組20%)。這顯示5%葡萄糖可能有助於預防高鈉血症,未來需進一步研究其臨床意義。該試驗已在德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登記。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ChatGPT在識別結腸直腸手術後手術部位感染(SSI)的有效性,並與傳統手動監測方法比較。初步分析122名患者,ChatGPT的敏感性達100%,準確檢測所有手動識別的SSI,但特異性較低,僅54%,顯示有不少假陽性。正確預測值為67%,負確定值則為100%。整體診斷表現良好,ROC曲線下的面積為0.77。雖然ChatGPT在初步篩查中顯示潛力,但仍需改進以減少假陽性,未來可考慮與電子病歷整合以增強監測效果。研究登記編號為NCT06556017。 PubMed DOI

在澳洲三家醫院進行的隨機對照試驗比較了新型外周插入中心導管(PICCs)材料的有效性。1098名參與者接受了疏水性、氯己定或標準聚氨酯PICCs,並監測8週。結果顯示,疏水性導管的設備失效率為5.9%,氯己定為9.9%,標準聚氨酯為6.1%。風險差異顯示,疏水性和氯己定導管並未顯著優於標準聚氨酯,且氯己定組的併發症比率較高。總體而言,這些新型導管未降低設備失效風險,且無不良事件與介入措施相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調查了使用中央靜脈導管(CVCs)的血液透析患者在淋浴的實踐與態度,以及醫療提供者的看法。結果顯示,304名醫療提供者中有45%反對患者淋浴,主要擔心導管感染。大多數醫療提供者表示,如果有研究證明淋浴不會增加感染風險,他們會改變建議。89名患者中,69%目前在淋浴,74%希望能淋浴,78%重視感染預防。研究強調需進行高品質研究,以確定淋浴的安全性,並在改變建議前評估風險。 PubMed DOI

SUNRRISE 試驗調查切口負壓傷口治療 (iNPWT) 是否能降低接受緊急腹腔手術後的手術部位感染 (SSI) 風險。研究於2018年12月至2021年5月在22家英國和12家澳洲醫院進行,隨機招募840名患者,分為iNPWT組和對照組。結果顯示,iNPWT組的SSI發生率為28.4%,對照組為27.4%,兩組之間無顯著差異。住院天數、再入院率及生活品質也無顯著差異,顯示iNPWT的常規使用對降低SSI並無優勢。試驗識別碼:ISRCTN17599457;ACTRN12619000496112。 PubMed DOI

這項中國大型研究發現,手術病人如果用cystatin C和creatinine算出來的eGFR差值(eGFRdiff)小於-15,術後30天和90天死亡率、進ICU和急性腎損傷風險都比較高。反之,eGFRdiff為正值時,風險較低。eGFRdiff有助於醫師術前辨識高風險病人。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