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荷蘭的一項研究發現,使用鐵蛋白水平來指導献血間隔,有助於提高献血者的鐵和血紅蛋白水平,隨著時間的推移減少了鐵缺乏情況。這種方法降低了男性献血者基於血紅蛋白的推遲,但對女性献血者的影響則不明顯。儘管對献血者健康有益,但仍需要努力招募和留住献血者。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觀察了腎移植接受者(KTRs),發現鐵缺乏(ID)在他們中間很常見,並可能與認知功能受損有關。患有鐵缺乏的參與者在心智速度、注意力和記憶測試中得分較低。較低的鐵蛋白和轉鐵蛋白飽和度與較差的認知表現有關。該研究建議,在腎移植後糾正腎移植接受者的鐵缺乏可能會改善認知功能。 PubMed DOI

研究比較了兩種不同的靜脈注射鐵製劑,對缺鐵性貧血和非透析依賴型慢性腎臟病患者的影響。結果顯示,這兩種化合物對FGF-23和磷酸鹽水平的影響不同,可能會影響患者的健康結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在IRONMAN試驗中,給予靜脈鐵劑或標準治療的心衰患者中,SGLT2抑制劑對血紅素水平增加的影響。結果顯示,在接受靜脈鐵劑的患者中,服用SGLT2抑制劑的患者的血紅素水平增加更多,相較於未服用的患者。在服用SGLT2抑制劑的患者中並未出現多血症的情況。 PubMed DOI

腎衰竭的兒童常見缺鐵,但目前診斷缺鐵的指引可能受到發炎的影響。這項研究觀察了腎衰竭兒童骨髓中的實際鐵儲存量與血清鐵水平之間的關係。他們發現,血清鐵蛋白是最佳的鐵儲存指標,其次是轉鐵蛋白飽和度。 PubMed DOI

貧血在血液透析病患中很常見,保持穩定的血紅素水平可能有挑戰。研究比較了使用個人化軟體調整促紅細胞生成素(ESA)劑量與標準治療的效果。結果顯示,個人化ESA組達到目標血紅素較佳,變異性較小,使用ESA量也較少。這顯示個人化治療有助於穩定血紅素水平。 PubMed DOI

研究比較了透析患者使用檸檬酸亞鐵(FC)和標準降磷治療的效果,結果顯示接受FC治療的患者在多個指標上有改善,且使用較少紅血球生成刺激劑和靜脈注射鐵。雖然FC組的不良事件稍微較低,整體而言,FC可能是透析患者一個有益的治療選擇。 PubMed DOI

全球對於最佳血液捐贈數量及所需捐贈者數量仍不明確。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千人至少應有十次捐贈,基於1%人口應捐血的理念,但這項指導方針缺乏數據支持,且有效性受到質疑,特別是在低收入國家影響健康服務規劃。為了更準確估算血液需求,需考量地理差異、疾病流行率及醫療系統等因素進行建模研究,但數據不足仍是挑戰。因此,重新評估全球血液捐贈指數的必要性愈加明顯。 PubMed DOI

這篇來自EMPATROPISM-FE研究的分析探討了SGLT2抑制劑'empagliflozin'對心衰竭患者的鐵代謝影響,特別是貧血患者。研究顯示,30%的參與者有貧血,且這些患者的心肌鐵含量較低,運動能力也受影響。主要發現包括:貧血與較高的T2*值、較低的氧消耗及較高的紅血球生成素相關;低MIC與心室容量大、射血分數低及運動能力差有關。'empagliflozin'治療可提升MIC、改善運動能力,並減少交感神經活動,對心衰竭管理有益。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鐵羧基麥芽糖在居家血液透析兒童患者中,替代鐵蔗糖的效果。結果顯示,鐵羧基麥芽糖能顯著提升血紅素、轉鐵蛋白飽和度及網狀紅血球血紅素含量,且效果持續至少三個月。與鐵蔗糖相比,注射次數減少約十倍,成本也節省約五倍。總體來說,這項研究顯示鐵羧基麥芽糖在治療兒童缺鐵性貧血方面具臨床及經濟優勢,能提升醫療服務效率。 PubMed DOI

這項多中心隨機臨床試驗評估鐵羧基麥芽糖在心臟衰竭及缺鐵患者中的療效與安全性,涉及1105名患者,隨訪中位數16.6個月。結果顯示,鐵羧基麥芽糖組的心血管死亡或首次心臟衰竭住院率較低(141 vs. 166),但其他主要結果如總住院次數並無顯著差異。不良事件在兩組相似,顯示鐵羧基麥芽糖未顯著減少心臟衰竭住院或心血管死亡。臨床試驗登記號:NCT03036462。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