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在一項涉及危重病患接受侵入性通氣治療的研究中,接受帕托普拉唑的病患相較於接受安慰劑的病患,上消化道出血的風險較低。然而,兩組之間的死亡率沒有顯著差異。帕托普拉唑與減少對病患重要的出血有關,但並不影響其他結果,如與呼吸器相關的肺炎或難辨梭菌感染。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在一項涉及重症成人患者使用機械通氣的研究中,吸入式阿米卡星相較於安慰劑減少了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試驗顯示接受吸入式阿米卡星治療的患者患呼吸機相關性肺炎及相關併發症的比率較低。這種治療通常耐受性良好,並且副作用較少。 PubMed DOI

一項研究比較了單獨使用直腸注射消炎症痛(indomethacin)與結合消炎症痛和胰臟支架在特定醫療程序後預防胰臟炎的效果。試驗發現,在高風險患者中,結合療法在預防手術後胰臟炎方面更為有效。結果支持在這些情況下同時使用消炎症痛和胰臟支架,符合目前的臨床指引。 PubMed DOI

觀察性研究指出使用質子幫浦抑制劑(PPI)可能會影響腎功能,但尚無確定因果關係。一項後設分析 COMPASS 試驗發現,泮托拉唑(PPI)可能與腎功能下降有關,但尚不清楚其臨床意義。共有17,598名參與者參與比較泮托拉唑與安慰劑對腎功能的影響。 PubMed DOI

研究發現使用非侵入性通氣預氧化比使用氧氣面罩更能降低插管過程中的低氧血症風險,尤其在美國多中心的隨機試驗中得到證實。非侵入性通氣組不僅低氧血症發生率較低,心臟骤停和誤吸的風險也相對減少。 PubMed DOI

胃潰瘍通常是因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特定藥物、壓力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治療方式包括根除幽門螺旋桿菌、使用降酸藥物,並在出血時使用高劑量的降酸藥物。正在使用抗凝血藥物的患者需特別注意。治療幽門螺旋桿菌需考慮當地的抗藥情況。建議高風險患者預防性使用降酸藥物。研究包括新型降酸藥和幽門螺旋桿菌疫苗。正確使用降酸藥通常安全,但停藥時需謹慎。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在接受重大手術的病人中,術前使用質子泵抑制劑(PPIs)與急性腎損傷(AKI)風險的關聯。分析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的數據後發現,21,533名病人中,術前一週內使用PPIs的病人,術後出現AKI的比例顯著較高(7.6%對1.7%)。調整後顯示,術前使用PPI使AKI風險增加47%,住院期間風險增加41%。若同時使用非類固醇抗炎藥或利尿劑,風險更高。雖然PPIs可預防胃腸出血,但在重大手術前使用時需謹慎,特別是與其他腎毒性藥物合併使用時。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使用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RAs)的患者在接受食道胃十二指腸鏡檢查(EGD)時,吸入性肺炎的風險。研究發現,使用GLP-1RAs的患者吸入性肺炎風險略有增加,但呼吸衰竭或重症監護的風險並未顯著上升。結論強調,術前管理需個別考量GLP-1RAs的使用及其他影響吸入風險的因素。 PubMed DOI

消化性潰瘍病影響約1%的美國人口,每年有54,000人因出血性潰瘍住院。上腹部疼痛的常見原因中,10%與此病有關,主要原因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和使用阿斯匹靈或非類固醇抗炎藥。併發症包括出血、穿孔和幽門梗阻,每年約有10,000人因此死亡。診斷通常透過內視鏡,治療則以酸抑制劑為主,根除H. pylori可顯著降低復發率。有效管理此病對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非常重要。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腸促胰島素激素GLP-1和GIP在急性呼吸衰竭重症病人中的預測角色。研究在UPMC健康系統的重症監護病房進行,納入297名成人。結果顯示,未存活病人和有急性呼吸窘迫風險者的GLP-1水平較高,且與死亡率增加相關。相對而言,GIP則未顯示與死亡率或免疫反應的關聯。研究認為,GLP-1可能成為預後生物標記,幫助識別可能有較差結果的病人。 PubMed DOI

質子泵抑制劑(PPIs)在重症監護病房(ICU)常用來預防壓力性潰瘍,但與新發急性腎損傷(AKI)的關聯尚不明。根據一項分析7,498名ICU病人的研究,發現使用PPIs的病人中有30.7%發展為新發AKI,而對照組為24.1%。調整後的比值比(OR)為1.43,顯示出顯著關聯。研究建議在使用PPIs時需謹慎考量,以降低AKI風險。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