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CCTA可用於檢查胸痛並指導冠狀動脈疾病治療,但許多胸痛患者無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治療方針不確定。ORFAN研究發現,CCTA中的FAI得分可獨立預測心臟死亡率和MACE,並評估AI心臟風險預測算法,顯示潛力。FAI得分和AI模型可提高風險預測準確性,尤其對無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患者。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降低心血管風險對預防心臟病很重要,但有些人即使風險低仍可能得病。這些患者死亡率高,治療缺乏指引。國際團隊為這些患者訂立臨床方針,提供個別化護理,並考慮額外干預。這方針處理被忽略的風險,增進預防效果。 PubMed DOI

慢性冠狀動脈疾病是全球重要死因之一,住院率高。本文討論了CCS管理的各方面,包括應力超聲心動圖、CCTA和CAC分數等檢測方法、多學科治療、新療法、心臟康復、植入式除顫器,以及衝擊波重建術。年齡在CCS中扮演重要角色,應力超聲心動圖有助於定義病情並指導治療。CAC分數可評估動脈硬化程度,尤其對中風險患者重要。CCTA是首選檢測方法,超聲心動圖和生物標記對診斷和預後至關重要。多學科治療包括各種新療法,如秋水仙鹼、伊伐布雷定、拉諾利辛和褪黑激素。心臟康復、植入式除顫器和衝擊波重建術也是CCS管理的一環。 PubMed DOI

AI可透過分析臨床和患者數據改善ASCVD風險評估,提升篩檢效果並增進指南遵循。AI模型個人化風險評估優於傳統,可自動檢測ASCVD風險標誌如CAC。LLM有助於填補預防護理缺口,改善患者教育。AI在ASCVD預防和管理上有潛力,但臨床整合需有規範、反覆的途徑。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冠狀動脈鈣化(CAC)進展對慢性腎病(CKD)成人心血管疾病(CVD)、心力衰竭及全因死亡風險的影響。研究分析了1,310名參與者,發現32.5%無基線CAC的參與者出現新發CAC,35.3%有基線CAC的參與者顯示進展。結果顯示,新發CAC與CVD風險增加2.42倍、全因死亡風險增加1.82倍;進展性CAC則與全因死亡風險增加1.73倍有關。研究強調CAC進展在CKD患者中與心血管風險的關聯,但也指出了一些限制因素。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semaglutide治療對冠狀動脈炎症的影響,透過冠狀動脈周圍脂肪衰減指數(FAI)來衡量炎症程度。研究對象為497名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93名接受semaglutide治療,404名未治療。結果顯示,接受治療的患者在主要冠狀動脈的FAI均低於未治療組,顯示semaglutide可能有助於降低冠狀動脈炎症,進一步理解其心血管保護效果,超越降糖功能。 PubMed DOI

這項研究評估了ChatGPT在高風險非ST段抬高急性冠狀動脈症候群(NSTE-ACS)患者中,對於是否需要進行侵入性冠狀動脈造影(ICA)的判斷。研究中,ChatGPT分析了86名患者的臨床數據,建議19名患者不進行ICA,結果顯示其準確率達86%。這顯示ChatGPT能有效協助ICA決策,可能減少不必要的手術。不過,研究也強調準確數據的重要性,並呼籲進行更大規模的研究以進一步驗證人工智慧在臨床中的應用。 PubMed DOI

這篇論文探討冠狀動脈鈣化(CAC)與慢性腎病(CKD)患者心血管風險之間的關聯,並強調其對重大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心血管死亡率的影響。研究針對425名非透析CKD患者,發現CAC是MACE和心血管死亡的重要預測因子,特別是當CAC評分超過300時,調整後的危險比為1.71。此外,低維生素D3或α-Klotho水平及高炎症和骨代謝標記會加劇風險。研究建議針對慢性炎症和礦物質代謝失調進行治療,以改善CKD患者的預後。 PubMed DOI

SCOT-HEART 試驗探討冠狀動脈 CT 血管造影 (CCTA) 對穩定性胸痛患者的長期影響。研究在蘇格蘭的 12 家心臟科診所進行,納入 4,146 名懷疑有穩定性心絞痛的患者,隨機分為接受 CCTA 加標準護理或僅標準護理的兩組。經過 10 年隨訪,結果顯示 CCTA 組的冠心病死亡或非致命性心肌梗塞發生率較低,且預防性治療處方率較高,顯示對心血管風險管理更有效。總體而言,CCTA 指導的管理能改善穩定性胸痛患者的長期結果。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冠狀動脈鈣化(CAC)評分與主要預防策略結合對有早發冠狀動脈疾病家族史的中等風險患者斑塊進展的影響。研究在2013至2020年間於澳洲進行,參與者年齡介於40至70歲,且無症狀。結果顯示,接受CAC評分指導的組別在膽固醇水平及斑塊進展速度上均優於常規護理組,顯示CAC評分結合預防策略能有效減緩斑塊進展,對中等風險患者的預防護理有重要意義。研究登記編號為ACTRN12614001294640。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分析了三酸甘油脂(TGs)和高敏感性C反應蛋白(hs-CRP)對接受他汀治療且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低於70 mg/dL患者的影響。研究納入9,446名患者,根據TGs和hs-CRP分為四組。結果顯示,殘餘炎症風險的患者MACE風險顯著較高,主要因全因死亡率增加。相對而言,僅有殘餘TG風險的患者與無風險者之間無顯著差異。這強調了在他汀治療中,除了控制LDL-C,還需重視殘餘炎症風險。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