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文章

經皮換瓣手術是治療主動脈瓣狹窄的方法。LANDMARK試驗比較了Myval瓣膜與其他同類產品,發現Myval在30天結果不輸其他。試驗有768名參與者,顯示Myval在安全性和效果上與其他同類產品相當。 PubMed DOI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使用MitraClip裝置進行經導管二尖瓣修復手術成功率高達88.9%,成功修復者1年內死亡率和心臟衰竭再入院率較低。手術安全,30天內死亡、中風和再介入率極低。患者若僅有輕微或更少殘餘逆流和低梯度,死亡率最低。 PubMed DOI

一項研究發現,對於低手術風險的主動脈瓣狹窄患者,經皮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在1年內的死亡率、中風率或再入院率比手術更低。然而,追蹤5年後顯示TAVR和手術在複合終點上沒有明顯差異。這項研究由愛德華生命科學公司贊助,註冊號碼NCT02675114。 PubMed DOI

ALIGN-AR試驗研究了Trilogy導管式心臟瓣膜對重度主動脈反流患者的效果,短期結果顯示安全有效,死亡率和中風率低。這種治療對無法手術的患者有潛力,但仍需長期追蹤評估。 PubMed DOI

研究比較了對於主動脈瓣狹窄且主動脈環較小的患者,使用不同類型的瓣膜進行TAVR手術後的結果。結果顯示,自擴展式瓣膜在臨床效果及預防生物瓣膜功能障礙方面表現優於球囊擴張式瓣膜,並在12個月時有更好的表現。自擴展式瓣膜也在血流動力學及併發症發生率方面較球囊擴張式瓣膜表現更佳。 PubMed DOI

德國研究發現,對於低風險的重度主動脈瓣狹窄患者,接受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TAVI)或外科主動脈瓣置換術(SAVR),1年內死亡或中風風險相當。TAVI組的死亡率和中風率較低,程序性併發症相似。 PubMed DOI

一項隨機對照試驗評估經導管二尖瓣修復對心衰竭及中度至重度功能性二尖瓣逆流患者的效果。研究涵蓋505名來自九國的患者,隨機分為裝置組(接受二尖瓣修復加標準治療)和對照組(僅接受醫療治療)。結果顯示,裝置組在24個月內因心衰竭或心血管死亡住院的比率顯著低於對照組,且健康狀態改善更明顯。與裝置相關的安全事件極少,僅4名患者出現。總結來說,經導管二尖瓣修復顯著改善患者的住院次數及健康狀態。 PubMed DOI

在德國進行的一項非劣效性試驗中,針對心臟衰竭及次級二尖瓣逆流的患者,研究比較了經導管邊緣對邊修復與外科二尖瓣修復/更換的療效與安全性。結果顯示,介入組在一年內的主要療效事件為16.7%,手術組則為22.5%,顯示出非劣效性。安全性方面,介入組的重大不良事件為14.9%,而手術組高達54.8%,顯示經導管方法更安全。因此,經導管邊緣對邊修復在療效上不劣於手術,且安全性顯著優於手術。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早期主動脈瓣介入是否能降低無症狀重度主動脈狹窄及心肌纖維化患者的全因死亡率或非計劃住院率。研究在2017至2022年於英國和澳洲進行,招募224名患者,隨訪至2024年。結果顯示,早期介入組的全因死亡或非計劃住院率為18%,保守治療組為23%,差異不顯著。雖然全因死亡率相似,但早期介入確實降低了非計劃住院率,且改善了症狀。未來需進一步研究以確認這些結果。 PubMed DOI

一項針對901名無症狀重度主動脈狹窄患者的研究顯示,早期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AVR)比常規監測更有效。結果發現,TAVR組有26.8%的患者出現主要不良事件,而監測組則高達45.3%(風險比0.50),顯示TAVR能顯著降低不良結果。雖然兩組的死亡率相似,但TAVR組的中風和非計劃住院率較低。隨訪3.8年後,監測組中87%的患者最終接受了瓣膜置換。研究結論認為,早期TAVR對改善這類患者的結果更具優勢。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比較了經導管三尖瓣置換術與單純藥物治療在重度三尖瓣逆流患者中的效果。研究涵蓋400名患者,結果顯示瓣膜置換組在一年後的療效明顯優於對照組,勝率達2.02。瓣膜置換組在症狀改善和生活品質上有顯著提升,但也面臨較高的重度出血和需要心臟起搏器的風險。總體來看,經導管三尖瓣置換術在改善患者狀況上表現更佳。該研究由Edwards Lifesciences資助,並已在ClinicalTrials.gov註冊。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