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Beyond Creatinine: First Real-World Evidence Highlights Proenkephalin A 119–159 (penKid) as a Valuable Kidney Function Biomarker - Yahoo Finance
超越肌酸酐:首個真實世界證據突顯 Proenkephalin A 119–159 (penKid) 作為有價值的腎功能生物標記
🕗 2025-04-16T08:30:00+00:00 新聞連結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Proenkephalin 是新興的腎功能生物標記,能比傳統肌酸酐更早、更準確偵測急性腎損傷,且和腎絲球過濾率高度相關。它在敗血症、心衰竭、腎移植和慢性腎臟病時,升高都代表預後較差。雖然目前多數研究針對腎功能正常者,這篇綜述也整理了 Proenkephalin 在慢性腎臟病應用的最新證據。 PubMed DOI

精準醫療的目標是根據每位病人的疾病特性來客製化治療,以提升療效。慢性腎臟病(CKD)是這種方法的最佳範例,因為其病況複雜且多樣。傳統的生物標記如eGFR和uACR雖然有助於診斷,但往往過於簡化CKD的多樣性,忽略了個別病人的差異。因此,亟需新的生物標記來更準確地反映CKD的進展原因。這篇評論呼籲腎臟科醫師採取更深入的病理生理學觀點,推動個人化醫療的發展。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Proenkephalin A 119-159(penKid)及其衍生的腎小管過濾率估算值(eGFR<sub>PENK-Crea</sub>)對高心血管風險患者全因死亡率的預測能力。研究在德國亞琛大學醫院進行,615名患者參與。結果顯示,非存活者的penKid水平明顯高於存活者,且penKid與eGFR<sub>PENK-Crea</sub>均與死亡率相關,具有顯著性。將penKid納入現有的eGFR<sub>CKD-EPI 2021</sub>模型中,能提升死亡率預測,顯示penKid在評估腎功能及死亡風險方面的潛力。 PubMed DOI

這項回顧性研究探討了尿液生物標記的有效性,特別是中性粒細胞明膠酶相關脂蛋白(UNGAL)和尿液肌酸酐與滲透壓比(sUCr/Osm),在門診中識別急性腎病(AKD)。研究分析了1,570名參與者的數據,發現UNGAL低於100 ng/mL和sUCr/Osm值高於7.07時,均顯示無AKD。雖然兩者的區分能力有限,但sUCr/Osm的敏感性和陽性預測值均高於UNGAL,且準確性達0.845。研究建議sUCr/Osm可與UNGAL同樣有效,用於推斷門診患者的AKD缺失情況。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在腎衰竭風險方程式(KFRE)中加入生物標記物變化(如eGFR和蛋白尿),是否能提升對eGFR <30 ml/min/1.73 m²患者的透析依賴性預測準確性。研究分析了4,499名成人的數據,發現422名患者最終需要透析。結果顯示,加入生物標記物變化後,KFRE的預測準確性顯著提升,C統計量從0.862增至0.921,淨重新分類指數(NRI)為0.773,顯示這樣的改進能幫助醫生更好地識別高風險患者並改善管理。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尿液表皮生長因子(EGF)作為生物標記,預測腎小球腎炎及重度腎功能不全患者的腎功能恢復潛力。共納入82名受試者,54%恢復腎功能,尿液EGF/肌酸酐(uEGF/Cr)水平較高者恢復率顯著。uEGF/Cr是強預測因子,曲線下面積(AUC)為0.92,切點2.60 ng/mg具100%敏感性。對於接受腎臟替代療法的患者,切點2.0 ng/mg同樣顯示100%敏感性。總之,尿液EGF/Cr可望成為預測重度腎小球腎炎患者腎功能恢復的有用指標。 PubMed DOI

內啡肽,特別是前內啡肽 A(PenKid),在腎功能調節中非常重要,並可作為腎臟健康的生物標記。PenKid 水平與腎小球過濾率(GFR)相關,能預測急性腎損傷(AKI)及腎臟替代療法(RRT)的需求。研究顯示,PenKid 在體外持續靜脈-靜脈血液過濾(CVVH)和透析過程中能有效去除,且其濃度下降可能顯示腎功能的初步恢復,暗示有可能停止 RRT。 PubMed DOI

新的預測模型U-AKIpredTM能夠在12小時內預測危重病患中的急性腎損傷(AKI),結合了三個關鍵生物標誌,顯示出比其他生物標誌更好的預測表現。模型在訓練集和驗證集中表現準確,並創建了基於預測性能最佳化的等高線圖。U-AKIpredTM在預測AKI和嚴重AKI方面優於NephroCheck®,是危重病房中識別高風險AKI患者的重要工具。 PubMed DOI

慢性腎臟疾病影響全球10%的人口,可能導致嚴重併發症。多項基因體學技術的進步顯示,遺傳因素在年輕患者中尤其重要。從尿液中分離出的患者源性腎臟祖細胞可用於模擬腎臟疾病、診斷遺傳疾病,以及測試潛在治療方法。這種非侵入性方法可以提高診斷率和治療決策,有助於個人化醫療。 PubMed DOI

研究指出,傳統血清肌酸酐測量可能無法準確檢測腎功能損失,提倡使用新方法評估腎功能儲備(KFR)。研究發現,在亞臨床慢性腎臟疾病中,KFR下降50%,並證實尿液生物標記物可檢測出腎臟問題。建議早期採用直接測量KFR和尿液生物標記物以識別腎臟疾病。 PubMed DOI

研究發現:住院患者的尿液表皮生長因子(uEGF)水平可預測慢性腎臟疾病(CKD)風險。出院後三個月,高uEGF水平與較低腎臟事件風險有關。結合臨床數據可提高預測準確性。在小鼠模型中,腎臟修復時EGF表達恢復較快。uEGF/Cr可能是腎臟健康的生物標誌物,高水平可降低CKD風險。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