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Infectious Diarrhea in 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s - Cureus
腎臟移植受者的傳染性腹瀉
🕗 2025-04-14T00:00:47+00:00 新聞連結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評估了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抑制劑(SGLT2i)在法國腎臟移植受者中的使用,重點在安全性和療效。347名受試者中,65.1%有糖尿病,尿路感染發生率為6.6%,生殖器真菌感染為0.6%,且未報告嚴重不良事件。15.6%的患者因移植物功能不全等原因停藥。SGLT2i對糖尿病及非糖尿病患者均有減少蛋白尿和降壓效果,顯示出短期的療效,雖然停藥率在功能受損者中較高。 PubMed DOI

腹瀉是兒童腎臟移植後常見的併發症,主要由mycophenolate mofetil引起,但也可能源自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嚴重腹瀉可能導致脫水,進而引發急性腎損傷。移植患者因腹瀉影響藥物吸收,可能出現tacrolimus毒性或急性排斥反應等問題。因此,對經歷嚴重腹瀉的兒童進行全面評估非常重要,以便採取適當的干預措施,降低併發症風險。本文探討了移植後腹瀉的發病率、常見原因及支持性護理和管理策略的新見解。 PubMed DOI

急性腎損傷(AKI)在小兒腎臟移植受者中很常見,主要由尿道感染和排斥反應引起。移植後早期的AKI多與手術併發症有關,而BK多瘤病毒腎病在前一個月較少見。了解腎臟生理很重要,因為移植腎臟對AKI的敏感度高於原生腎臟。確定AKI的原因至關重要,需區分前腎性、後腎性和內在腎病。關鍵評估工具包括臨床資訊、液體平衡、尿液及血液檢查、超音波和活檢。及早發現AKI對於恢復至關重要,持續研究也在尋找AKI的生物標記,以便更早診斷。 PubMed DOI

自體顯性多囊腎病(ADPKD)患者在腎臟移植後,尿路感染(UTIs)和肝囊腫感染的風險較高。根據2000至2017年的研究,193名ADPKD患者中,有39.1%經歷尿路感染,顯著高於對照組的26.7%。使用類固醇和年齡較大會增加感染風險,而腎臟切除手術則可降低風險。儘管感染風險上升,ADPKD患者的生存率與非ADPKD患者相似,且移植物失敗風險較低。總體來看,ADPKD患者在移植後的長期結果仍然有利。 PubMed DOI

腎臟移植受者(KTRs)通常需服用免疫抑制劑如mycophenolate,以防止器官排斥,但可能引發腸道及其他器官的炎症。雖然KTRs面臨較高的皮膚癌風險,但結腸直腸癌風險似乎未增加。研究分析了35名未移植者和49名KTRs的腸道活檢,發現KTRs的結腸間質細胞密度顯著高於未移植者,且這與結腸腺體結構的微小變化有關。癌症樣本中,KTRs與未移植者之間未見顯著結構差異。總體來看,KTRs的結腸顯示出較多的常駐間質細胞。 PubMed DOI

腎臟移植能顯著改善末期腎病患者的預後,但長期移植物功能和患者存活仍面臨挑戰。腸道菌群失調是關鍵問題,與移植併發症有關。腸道微生物群在調節免疫反應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抗生素和高劑量免疫抑制劑可能破壞其平衡,增加感染和排斥風險。本文探討移植後腸道菌群的變化及其影響因素,並連結腸道失調與移植結果,還討論微生物療法的潛力,以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況。 PubMed DOI

這項研究強調了篩檢腎臟移植候選人活躍感染的重要性,特別是來自流行區域的候選人。研究於2021年進行,涵蓋67名來自拉丁美洲、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和亞洲的候選人,平均年齡48.9歲。主要發現包括62.7%需轉介至傳染病科,35.8%有嗜酸性白血球增多症,26.9%檢出強蟲病,34.3%有潛伏性結核。研究指出,雖然熱帶感染整體流行率低,但強蟲病和潛伏性結核需特別注意,及早檢測和治療對預防併發症至關重要。 PubMed DOI

腎移植後容易感染,時間點反映免疫狀況,早期多為細菌,後來是病毒和真菌。機會性感染多在6個月內,來源多樣。晚期感染常為社區感染,包括呼吸道和尿路。了解感染時間和風險對預防和管理很重要,需要制定指南。 PubMed DOI

研究發現腎移植前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腎小球腎炎患者,在移植後並未增加感染風險,可能無需額外感染監測。 PubMed DOI

一名20歲女性接受了腎移植手術,出現了腎臟問題和腫塊。她未接受治療的沙眼感染導致腎臟中細菌生長。儘管最初擔心是惡性腫瘤,但活檢結果顯示有多個膿腫。在適當使用抗生素後,她的狀況有所改善。在腎移植患者中,感染可能會模擬惡性腫瘤,因此及時診斷至關重要。 PubMed DOI

腎移植後容易感染病毒,尤其是CMV。第一年風險高,受年齡、CMV血清、HLA不匹配及治療影響。感染可能影響移植結果,了解模式可幫助預防及管理,提升患者抵抗感染的能力。 PubMed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