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Distal Hypoperfusion Ischemic Syndrome in a Patient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 - Cureus
末期腎病患者的遠端低灌注缺血綜合症
🕗 2024-11-22T06:44:42+00:00 新聞連結

站上相關主題文章列表

這項研究針對糖尿病患者因液體過載住院的再入院風險進行分析,發現缺血性心臟病、周邊血管疾病及低血紅素水平等因素與再入院有關。研究涵蓋2018至2021年間在SingHealth醫院的3,234次住院案例,結果顯示18.1%和29.9%的患者在30天及90天內再入院。心衰竭及透析方式也影響再入院風險。這些發現有助於針對高風險患者進行有效的干預,減少不必要的再入院情況。 PubMed DOI

先前的研究顯示,腎動脈支架置入對腎功能並無明顯好處,特別是對於因雙側狹窄而腎功能受損的患者。本報告分享四個案例,這些患者因雙側動脈硬化性狹窄而腎功能顯著下降,經過經皮腎動脈成形術(PTRA)後,腎功能得到改善,且未造成不可逆損傷。 我們分析了這些案例的臨床特徵,發現PTRA的有效性可能與雙側腎動脈狹窄超過90%、血漿腎素活性升高、eGFR低於15 mL/min/1.73 m²及快速下降超過50 mL/min/1.73 m²等因素有關。因此,對於符合這些特徵的患者,應考慮PTRA作為治療選擇,以保護腎功能並減少透析需求。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慢性腎臟病(CKD)患者因危急肢體缺血(CLI)住院的情況,分析了441,245名CLI患者中有27.7%同時患有CKD。結果顯示,CKD患者住院死亡率較高(OR 1.68),面臨血管併發症(OR 1.31)、急性腎損傷需透析(OR 3.17)及重大出血(OR 1.12)的風險也增加。此外,CKD患者接受微創治療和侵入性手術的比例較低,且截肢的比率明顯較高。總體來看,CKD和PAD-CLI患者的住院結果較差,截肢情況更為頻繁。 PubMed DOI

腎臟病末期(ESRD)合併肝硬化、腹水和原發性肝癌是少見且難治的疾病,預後不樂觀。一名68歲男性病患接受腹膜透析(PD)治療後康復,存活一年,但最終因肝癌合併病症離世。對於晚期罹患嚴重肝硬化、腹水和肝癌的患者,腹膜透析可能是有效的治療方式。 PubMed DOI

血液透析是治療腎衰竭的重要方法,但接受透析的病人面臨著明顯較高的心血管問題和死亡風險。治療過程中出現低血壓等併發症可能損害重要器官,導致長期損害和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這篇評論探討這些血管損傷背後的原因,並提出各種治療方法,以改善接受血液透析的病人的預後。 PubMed DOI

冠狀動脈疾病患者,腎功能異常增加死亡風險,CABG手術降低死亡率,尤其對正常和輕度腎功能異常患者效果較好。對中度腎功能異常患者,CABG和PCI效果差異不大。早期發現輕度腎功能異常對選擇最佳血管重建策略至關重要。 PubMed DOI

在接受腹膜透析治療的末期腎臟病患者中,心血管事件是導致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而自主神經系統功能失調在增加心血管風險方面扮演著一個角色。研究顯示,這些患者存在自主神經系統功能失調,並與負面臨床結果相關。了解腹膜透析患者自主神經系統功能失調背後的機制對於管理他們的心血管健康至關重要。 PubMed DOI

洗腎手術時,患者罕見出現遠端缺血,特別是接受動靜脈瘻管或移植物的病人。研究發現,1.9%的患者有嚴重遠端缺血,女性、周邊血管疾病和冠狀動脈疾病是風險因素。有時需要手術處理,少數患者可能出現組織壞死,但有些病人後續接入可能且風險較低。 PubMed DOI

這項研究探討了慢性腎臟病患者在血液透析中的周邊動脈疾病(PAD)的發生頻率和嚴重程度,以及其與死亡率的關係。研究發現PAD與心血管死亡有關,但與整體死亡率無關。患有PAD的患者重新手術和嚴重疾病的比率較高。該研究建議在這個族群中早期檢測和治療PAD可能有助於改善長期結果。 PubMed DOI

高風險腹膜透析患者接受頸動脈擴張術後出現對比劑誘發性腦病變,表現為精神混亂和失語症。治療包括甘露醇、類固醇和腹膜透析交換,患者在2天內完全康復。這個案例強調在這類患者中認識潛在併發症的重要性。 PubMed DOI

慢性腎病患者常面臨微循環功能障礙和血管損傷,血液透析可能使情況惡化,導致缺血性損傷和高死亡率。目前的監測主要集中在大血管和全身性低血壓,但微循環的監測能提供更深入的循環壓力資訊,幫助及早介入以防止組織損傷。雖然已有多種非侵入性技術評估微循環,但這些方法尚未普遍應用於臨床。若能整合微循環監測,將有助於提升血液透析的精準醫療,改善患者的臨床結果。 PubMed DOI